坐落在夏河县城以西的大夏河之滨的拉卜楞寺。该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年,经历代嘉木样的兴修、扩建,现己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该寺以其规模雄伟,收藏丰厚,历史悠久,憎人众多,而驰名中外,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占地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6座经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30院佛宫,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除佛经,还有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图书,大凡有关藏族历、文学、哲学、语言学、修辞学、医药学,以及天文历算、大小因明、工艺美术、冶炼铸造等知识的图书,应有尽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绝本,是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拉卜楞寺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的金箔、玉石、象牙、珍木所造的佛塔,以及各种制作精巧细腻、姿态逼真的佛像,大的高达十几米,重达数吨;小的只有两三厘米,轻不过二三两。还有悬挂在室内墙壁、方柱上的唐卡画、堆绣和彩绘,其工艺之精美,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拉卜楞寺终年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大法会以及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晒佛辩经活动期间,更是人声鼎沸,传教群众和僧侣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参与和观看各种法会法舞,古老的藏戏和南木特剧,色彩绚丽的酥油花。而那些不远千万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和藏文化学者、研究人员便会沉浸在一片独特的藏族宗教文化的浓重氛围之中,尽情领略。
4地理奇观与特异植被伴生的神奇保护区---则岔:
碌曲县拉仁关乡境内的则岔沟,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风光的迷人景地。这里山势巍峨陡峭,石林屹立,流水清澈,林木葱郁,有珍禽异兽栖息出没,其景色之神奇秀丽令人叹为观止。年,这里被列为我省重点自然保护区。
其实,从碌曲县城通往则岔的50公里路,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夏日,乘车行进在与洮河水相伴的公路上,你会看到山环水复,花红柳绿;看见青山碧水间一片片金色的油菜花和绿浪滚滚的青稞地,其色彩之浓艳厚重如西方油画;你还可看见河畔古柏苍松的浓荫下三三两两的藏式板房,炊烟袅袅,民歌悠扬。景明人和,气象万千,令你一路赏心悦目。
行至30公里处,车要弃洮河而向南拐,这就是进入则岔沟的路。车路是近几年铺设的,溯迭宕婉蜒的则岔河而上,两旁山高崖悬,松柏苍翠。与公路平铺的芳草绿茵,各色小野花探头招手,星星点点的蘑菇点缀草丛中如白玉似珍珠子不由使你要下车采撷,目不暇接中,行程20多公里,真正的目的地——则岔自然保护区就到了。
则岔,藏语意为羚羊寓,又是部落名。伫立沟口,石林王国的门户——石门就遥遥屹立在前。
小心翼翼地扶壁穿越于百丈高深的石门栈道上,脚下是湍急汹涌的则岔河。抬头仰视崖顶一线蓝天上,云飞鹰旋,如坠万壑深渊,惊心动魄。
进下石门,便走进了千奇百怪的石林世界,走进了著名的藏族史诗中。这里每一个景物都印记着英雄格萨尔的故事。这些故事传说与自然奇观交相辉映,意趣夺人。相传,当年格萨尔王降妖除魔时率大军征战,路过此地,前进的道路被石崖阻挡,他便抽出宝刀当崖一劈,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石门。又传,刀劈石峡后,峡缝太窄,大军仍然无法顺利通过,于是,格萨尔放下坐鞍,飞身上马奋力一蹄,拓宽了崖缝。那留在百丈石壁上的马蹄印千年不化,至今清晰逼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