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TOWORLD/这就是你抵达世界的方式
?图片为甘肃甘南拉卜楞寺全景。
今日疫情简报
点击收听「我们读诗」第期
▼
塞尔布草图
作者:诺布朗杰
我此刻写下的是石头,是泥土,是我们即将远行的路。
——题记
1
那时,格萨尔还没称王。
那时,妖魔还在猖獗。
那时,一块块铁还没锻打成刀戟。
天地还没分开。黑白还没分开。邪与恶还没分开。
而神,早已出现,介入人类的生活中,维持人间的秩序。
神更需要人类。不然,神的工作毫无意义。
2
赛尔布:词语的黄金在纸上铺开。
黑峪寺的桑烟里,神们定居下来。
战争、疾病、灾难,它们构成了纸上的鲜血,或者累累白骨。词语崎岖,我必须向历史弯腰。
并把史官们漏掉的历史,补全。
3
贡巴的咒,喇嘛的经。
这并不是我诗中博取你们眼球的部分,这是我的另一个骨头。横在赛尔布大地之上。
大多数时候,神不在寺院里。
神在人心里。
我点灯,为了让盲人看见。
4
我的心里,寺院林立。黑峪寺就是其中一座。
又说到顿珠嘉措。他在这里兴修寺院,弘扬佛法,广结善缘。
他的一生就是神的一生。
仁者归隐,小人开始张牙舞爪。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我不愿意看到一座山:有人正喝着它的血。
更不愿意看到:有人左手持刀,右手捻着佛珠。
5
赛尔布,一滴太阳的眼泪。
每一寸都是黄金。
我必须赞美,虽然我的批判也是赞美。
爱是什么?
爱是:一方山水养活我们,我们也要养活一方山水。
爱是:赛尔布汉子们摆阵里回荡千秋的格萨尔王的马蹄,我们继续狂奔着。
爱是:佐瑞姑娘们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朵迪,我们继续传承着。
6
一片云,一块天空的手帕。形成了我的词语。
我在衔接词语。
天空的纸上,我写下鹰的心跳。
写下赛尔布模糊又清晰的,轮廓。
7
在赛尔布,我似乎又重活了一次。
你看到路了吗?
路在脚下。路在心上。
路是,没有路。
路是一座寺院,路是一部经卷。
是的,经卷万函,我只求一部能洗净自己内心里沼泽的。
这忽冷忽热的历史,让我措手不及。
此生,我注定靠一句真言,取暖。
8
这是我的赛尔布草图。我耗尽的光阴都在这里。
请切开它,请撕碎它。
我这一生,只不过是几声咳嗽。无足轻重。
你需要光,就继续寻找光。
你需要眼泪,就小声哭一哭。
——原载《散文诗世界》年第9期
写作者
诺布朗杰
藏族,甘肃甘南人,年出生,毕业于兰州文理学院中文系。藏族青年诗人、作家、词作人。荣获第五、六届甘肃黄河文学奖,第六届甘南州“格桑花”文学奖。参加第四届《中国诗歌》“新发现”诗歌夏令营活动。入围第九届“红高粱诗歌奖”。年9月,参加由中国作协和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诗歌作品《就这样老去》《简单的生活》等广为流传。出版诗集《蓝经幡》。
文西
土家族,青年诗人,年生于湘西,保靖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见于《十月》《扬子江》《星星》《中国诗歌》《诗选刊》《小说选刊》《作品》等。
出版有诗集《湘西纪》(),散文集《冬日田野上的青草》(),获首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
文
文西
青年诗人诺布朗杰的散文诗《塞尔布草图》,是一组非常好的作品,具备了历史的广度与深度。诺布朗杰说,塞尔布是他们舟曲藏族的源头,舟曲藏族的人民,生活,历史文化大都从那里而来,就像诗中第一段写的:“那时,格萨尔还没称王。那时,妖魔还在猖獗。那时,一块块铁还没锻打成刀戟。”
诗人,应该是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许多个时代过去了,诗人要去寻找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去看先辈如何耕种,狩猎,如何在夜晚举着火把赶走野兽,他们是怎样制作工具和饰品,面对灾难和疾病,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他们的生活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代又一代保留下来,这是文化的根,就像《诗经》,唐诗,宋词等,永不会消亡。藏族是一个信教的民族,贯穿整首诗的就是“宗教”,宗教就要有神,神在哪里?神在天上,在万物之中,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但神一定是指引我们的。当人有足够的大悲与大爱之时,他就是接近神了,这就是诗里写到的:“又说到顿珠嘉措。他在这里兴修寺院,弘扬佛法,广结善缘。他的一生就是神的一生。”
诗里还有另一个声音,那就是批判。一个真正的作家或诗人,都应该有批判的能力,失去批判,就失去了辨是非,明善恶。鲁迅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在批判,他看到了时代的弊病,这种批判精神能影响那个时代的人,包括无数的后人。我最近在读马洛伊·山多尔的《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书里写了一个作家拉扎尔,德国和苏联占领布达佩斯后,毁坏房屋、桥梁,赶走无数平民,这时,拉扎尔再也不写作了,他只读匈牙利词典。马洛伊·山多尔将自己的内心借拉扎尔之口说出,他批判战争和恶,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许许多多人成了牺牲品,还有文化的消失,新来的人会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名字仍然叫“匈牙利文化”,但和原来的文化却不是一回事。诺布朗杰诗中的批判极具锋芒,“仁者归隐,小人开始张牙舞爪。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不愿意看到一座山:有人正喝着它的血。更不愿意看到:有人左手持刀,右手捻着佛珠。”他对批判有自己的理解,认为“我的批判也是赞美”。
《赛尔布草图》除了内容,语言也很有魅力,轻盈,有灵气,每一个句子都是简洁、通俗的,没有故作深沉的晦涩,或者空洞的矫揉造作。诗人对文本的把握要谨慎,负责任,要有美感,这是艺术作品区别于普通文字表达的地方。诺布朗杰的语言和语感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没有任何模仿的气息,现在很多诗人都在模仿前辈诗人的语言,或者模仿翻译体语言。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诗才能存活下来,语言为母体,诗为子。
说完诗,我们来说人。诺布朗杰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们的友谊是一辈子的。年夏天,去武汉参加《中国诗歌》夏令营与他相识,那时我们都还在上大学,怀着梦想,庆幸的是,现在梦想依然没有消失,我们都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当时《中国诗歌》编辑朱妍姐姐带我们去吃小龙虾,我给他剥了很多虾,他连忙拒绝,他不懂我为什么爱吃,我不懂他为什么不爱吃,他是藏族人,很少吃鱼和海鲜,或许这就是信仰跟地域文化带来的差别。武汉分别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他到北京参加鲁迅文学院创作班,我们又见过几次,并且得知他的新诗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结婚了,又有一天,他说他有孩子了。生活的琐碎并没有磨灭他对文学的追求,他一直都在读书,在写诗。我经常和他视频聊天,教他怎么杀鱼,做鱼,他会给我看甘南的雪,薄薄的一层,落在稀疏的树木和低矮的房子上,雪大了,覆盖一切时,只能看见高耸的雪山。他还给我看他小孩,小孩用藏语叫我,还不会说汉语。诺布特别希望我能去甘南,他说带我去了解他们那儿的文化,带我去拉卜楞寺看看。诺布也是孤独的,他在孤寂的甘南,孤寂地生活和写诗,我认为他的诗是青年诗人里写得特别出色的,我希望他能得到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