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三士道43苦谛认识苦三

来源:拉卜楞寺 时间:2022/6/19
北京权威皮肤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第三部分三士道

第二章中士道

第一节苦谛

(三)三苦

三苦就是苦苦、变苦、行苦。

1.苦苦

苦苦就是感受的苦,可以说是痛苦中的痛苦、敏感的痛苦,我们大家都认为的痛苦就是苦苦。生病了就是苦苦,被人打骂也是苦苦,三恶道的苦全部都是苦苦。

2.变苦

变苦又叫坏苦,就是快乐变成了苦,这本身就是一种苦。

我们一直认为的快乐,其实不是真正的快乐。比如,吃饭好像是一种快乐,因为吃饭时一般会感觉很舒服,吃大餐时更是开心。如果吃饭真的是一种快乐的话,应该是越吃越想吃、越吃越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吃多了就变成了痛苦。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吃饭的本质就是痛苦,吃饭时快乐的感觉,其实只是饥饿的痛苦减少了而已。

旅游时也是如此,刚出发时很兴奋,觉得外面的景色很美,但是如果一直走下去,慢慢就会走累了、看腻了,就变成了痛苦。

这样的苦就叫变苦。

3.行苦

行苦就是万物变易无常的苦,就是万物万法一刻不停地迁流变化产生的苦。这种变化完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协商性,因此是一种逼迫。这种逼迫性的无常变化,就是行苦。

不仅人生是无常的,万物都是无常的,时刻都在变化。由于行苦的逼迫性,我们需要帮助时却得不到帮助;想依靠某人时也依仗不了,本来可以仰仗得到的某种助缘,因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流失了,这些都是行苦。

行苦非常微细,是比较细的无常,不是粗显的无常。只有觉悟了的圣者,或证悟了空性的人才能看得出来。一般人看微小的灰尘,都要用放大镜才行。

第二世嘉木样活佛久美旺波大师是拉卜楞寺的住持。以前走路最快的就是骑马,从西宁到甘肃的拉卜楞寺要七天时间。有次去拉卜楞寺,大师骑着马,一路上一直在观察行苦,到了拉卜楞寺时他说,七天才观察明白了行苦,但还不是很完整。

所以,行苦是很难体会明白的,因为众生的烦恼和业一直在流转不息,苦与苦因不停地流转,更替变换,所以很难观察清楚。

以上这些是三苦,这些是六道共同的痛苦。

(四)阿修罗道的苦

阿修罗又叫非天、非人,意思是相对于天人来说,这类众生似天而非天。阿修罗住在须弥山海平面以下,有四座城市,称为具光、月曼、妙处和不动,与天界之间有一段距离。

虽然阿修罗与天界大体上有些类似,但还是无法与天界相比。阿修罗众生身高是人的两倍,比人漂亮百倍,有些神通。很富贵,人间再大的富贵,在阿修罗看起来也是非常非常差的。

龙树菩萨的《亲友书》中说:

诸非天中意苦重,因其本性嗔天福,

彼等因有趣性障,虽具智慧不见谛。

就是说,阿修罗虽然很富贵,身相很漂亮,也有很高的智慧,但他们的身体是一种被业障蒙蔽的身体,这种身体没有缘分接触到佛法,也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

天界众生经常掠夺阿修罗中的漂亮女性,还能享用长生不死的琼浆玉液,天上如意树的树根在阿修罗界,但树干在天界,阿修罗享受不到,因此常常妒火中烧。另外,阿修罗用神通能看到三十三天的荣华富贵,就很嫉妒,所以,阿修罗经常去和天人打仗,还会和富有的夜叉众生打仗,和八大龙王打仗。

打仗时,要先打须弥山四面的龙,有时候会胜过龙。然后再打须弥山四层的四大天王,这时一般不会取胜。偶尔胜了一次,就会打到三十三天去。三十三天中,大的王有帝释天,帝释天有三十二个儿子,这三十二个儿子也都是王,统治其他三十二个天国,所以就叫三十三天。阿修罗和天人打仗,经常会输掉,打一百次,可能有一次胜一点点的机会。

打仗时,天界的大象“护地子”只要一甩动鼻子,就能将大擂石砸向阿修罗。帝释天的坐骑是有三个头的香象,鼻子上装有剑轮,可以转动剑轮刺向阿修罗。天神即使被兵刃击中,只要头没断,就不会死;阿修罗一旦被击中要害部位就会致命,四肢被砍了会残疾,失去战斗能力。所以,每次战争总是以阿修罗失败告终,几乎永远没有胜利的机会。

我们人间打仗时,即使双方势均力敌,士兵们也会有深深的恐惧,阿修罗和更强大的天神作战,他们的恐惧是说不出来的,男性阿修罗一生都要承受这种恐惧战争的痛苦。另外,因为经常打仗,每次打仗,几百万的阿修罗就会死掉,因打仗致残的阿修罗也非常非常多,非常痛苦。

阿修罗界有个湖叫“同观湖”,像电视的实况转播一样,虽然男性阿修罗的妻子儿女没有参战,留在家里。但是,在湖上能看到自己的丈夫、儿子、兄弟在战争中被杀戮的景像,更是痛苦地悲痛欲绝。

阿修罗的荣华富贵本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受到贪婪的欲望和嫉妒心的驱使,妄想得到天人的受用,最终害了自己。

往期连载:

《三士道》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2-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3-《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4-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三士道》5-上师及传戒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6-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7-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8-亲近上师(如何亲近/供养侍奉功德-上)

《三士道》9-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13-不敬上师的罪业(意罪业-下)

《三士道》14-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功德树立信心)

《三士道》15-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恩德激发敬心)

《三士道》16-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上)

《三士道》17-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中)

《三士道》18-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下)

《三士道》19-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20-暇满人身(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21-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3-正确认识佛法心要

《三士道》24-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三恶道苦(三恶道苦-(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三恶道苦(三恶道苦-(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0-皈依(皈依三宝的因/皈依的皈依量-上)

《三士道》31-皈依(皈依的皈依量-下)

《三士道》32-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上)

《三士道》33-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中)

《三士道》34-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下)

《三士道》35-因果(认识因果-上)

《三士道》36-因果(认识因果-下)

《三士道》37-因果(十业道-十恶业的果报)

《三士道》38-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三士道》39-中士道

《三士道》40-苦谛(认识苦-(一)五苦-上)

《三士道》41-苦谛(认识苦-(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2-苦谛(认识苦-(二)八苦-下)

三士道(下)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