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图书推荐开卷有益middot推荐

来源:拉卜楞寺 时间:2022/6/22

-开卷有益-

推荐给大学生

阅读的书籍

第六期

那些年,

我们共同的阅读记忆,

哪一本曾是你念念不忘的枕畔书,

在深夜读起来心中

就像有温暖的灯照耀一样,

感受到夜晚的寂静广阔,

还有一种被被窝温柔包围的感觉,

让尘封的记忆闪亮,

让对书的情谊,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变得触手可及。

本期推荐教师:

小东小西

图文信息中心

《得未曾有》

作者:安妮宝贝(庆山)

馆藏地:中文综合阅览室

索书号:I.1/Q

推荐理由:年7月开始翻阅这本书,书的封面是一个背影,一袭黑衣,长发飘散,随性而自然地与绿色相融合。一个淡然的女子,缓缓述来的语言,没有禅语的难懂,没有哲语的高深,感性之下,一次次打动我,触及心底的共鸣。喜欢这本书,最初因为安妮宝贝这个熟悉的名字,还有曾经在广播里听到的《七月与安生》这篇小说,记住了她,以及小说里的七月,开始喜欢上了七月份。更因为书里的文字,有种淡淡的气息,有些半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有着诚恳的直入心间的向往。书里的4个人物都是平凡人,却在内心深处追求坚定地生活信念,与浮世有着牵扯,却未被同化。四个故事关于美食、关于自然、关于修行、关于爱好,读来颇感阅尽繁华,返朴归真的存粹。

第一位人物,一个极有见地、爱作画、更擅烹饪的半路厨子。身上无半分厨房油烟熏染后的浮华、世俗、干净、清淡的出现,说着话,做着事、烧着饭。

第二位人物,小有名气的摄影师魏壁回乡村居,礼敬故乡和大自然。他站在山坡上看树,“春天生机勃勃,秋天萧沉、夏天浓郁、冬天宁静,只要你有心境,既能看到不同季节释放的不同美丽。”

第三位人物,桑济嘉措,一个在拉卜楞寺学习了十二年的二十四岁僧人。喜欢写诗,更新微博,更喜欢远游。“音乐,听经,种一些花在院子里,喝自己煮的酥油茶,看着对面的朋友无奈地笑,该和他谈谈复杂的哲学……音乐,枯叶发酵的气味,果园里酸甜的硕果,蓝得穿透眼镜的天空,藏地冬日里温暖的阳光,这些都不能耽误我画画。我可以换着作我欣赏和好奇的人。今天我要做梵高。”

最后一位,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年过八旬,心守一事。庆山问:“何为琴道?”答:“岁月磨砺,瞥然醒悟,则无所不通。”“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求,终无妙处。”

人的生命可以在与自然的互动里得到滋养。

火要观,锅要听,鼻要闻。

做一个好的东西需要时间,需要沉淀,需要口碑,需要认真的态度。

我现在更喜欢手稿类书法,在其中可以看到生命。作品化的东西求表现,功利的痕迹太重,少了些真实和生命力。

雾,抹去了俗世的具体,呈现诗意。好照片,是要与神相会。那一刻,你已不在。

有时候看到美的东西,内心激动,跟它碰撞的时候却无力描绘。

——《得未曾有》

《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

馆藏地:中文综合阅览室

索书号:I.84/A

推荐理由:在最宝贵的童年,让孩子们遇到爱,感受生命的美好。

《爱的教育》——这本由一名意大利叫安利柯的小学四年级男孩写的日记,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平凡小故事,孩子清澈的视角与成人温暖的心灵在其中交织呈现,温暖平和的气息,散发着浓浓的爱意,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饱含真挚的情感,读来动容。让人用心感悟身边的爱,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美丽的启迪。整本书中没有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只有点点滴滴的春风化雨。读这本书,不禁想起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小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孩子的眼睛——有时极其有趣:“才来入一年级的小孩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似的倔强着,勉强拉了进去。”有时细致入微:“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直纹一蹙,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呼是很苦的。”“先生的手还在那里颤抖,额上的皱纹深得好像是伤痕。”成人的心灵——初雪的时候,孩子们在雪中狂喜。但父亲却在殷殷叮嘱“你因为冬天来了快乐着,但你不要忘记!世间有许多无衣无履,无火暖身的小孩啊!”温暖的春日,孩子说:“啊!好快活!我为什么这样快活啊!”“这因为时节既好,而且心里没有亏心事的缘故啰!”母亲说。校长对学生的告诫:“华梯尼!不要喂着嫉妒的蛇!这蛇是要吃你的头脑,坏你的心胸的。”父亲的教诲:“走街路是最要当心的呀!在街路上也有我们应尽的义务,既然知道在家里样子要好,那么在街路上也是同样,街路就是万人的家呢!”

成人不仅教育孩子,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绅士的儿子对卖炭者的儿子傲慢无礼,作为绅士的父亲不仅严正地要求自己的儿子道歉,并且“把手向卖炭的伸去”,还向先生请求“从此,请叫他们两个坐在一处。”视学官对铁匠的儿子的激励,“把泼来可西的蜡色的脸,缝补过的不合身材的服装打量了一会儿,替他将奖牌悬在肩下,口音中含着深情说:‘泼来可西!今天给你奖牌,并不是因为没有比你更好的人,并且并不单只因为你的才能与勤勉;这奖牌是对于你的心情、勇气及强固的孝行而给的。’”“小石匠”来家里玩,身上的白粉粘到了椅背上,儿子要用手扑打,父亲制止并悄悄将之擦去。原因是“凡是从工作上带来的,绝不是脏东西”,见了劳动的人,绝不应该说脏,他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卡隆失去了母亲悲恸不已,“我”见着母亲来了跑过去想求抚抱,母亲却将“我”推开。及至看到卡隆羡慕的眼神,“我”方才明白母亲这样做的深意。

——《爱的教育》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作者:黄永玉

馆藏地:中文综合阅览室

索书号:I.57/H

推荐理由:年黄永玉出版《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部,《朱雀城》,从两岁到十二岁,是与家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书。年出版第二部上篇,《八年》,远离故乡和亲人,在战火硝烟中蜕变成熟,是“一块泡在泪水里的石头”。第三部,创作中。他每天笔耕不辍,要在95岁到岁的五年间完成。他说,要慢慢的把文字写进人们的心里面去。

这套书是黄永玉的自传故事回忆录,从他2岁开始记叙,有这样一个小孩,小名狗狗,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爷爷当着全家人说,这孩子“近乎丑”。“肿眼泡,扁鼻子,嘴大,凸脑门,扇风耳,还好一胖遮百丑。”黄先生现在已经是93岁的“老顽童”,骨子里被湘西特有的文化、风俗浸染,更是一个融合中、西文化喜欢实话实说的老头。他忙得不亦乐乎,出书、开个展,设计猴年邮票等,仿佛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力求更加多的展现自己在岁月沉淀过后的丰富和透彻。

年1月在他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十二个十二个月》生肖画展览,走在生肖图之间,好像看见了那个叼着烟斗的老爷子笑眯眯的对我说:来,我要把你变成野孩子。

人的这种窝,你长大之后就会明白,它牵住你一辈子的脑壳,牵住你一辈子的心。你受苦受难的时候,孤独伤心的时候,你明明晓得那个窝和曾同在一窝里的人都散了,流离了,他们一下子都会跑到你的心里,还是原来的容颜安慰你,带回往日被窝里的温暖跟你那么近的眼睛看着眼睛,微笑...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读后感征集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阅读感想在12月3日前发送到邮箱jianglin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