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活动安排在藏厉正月祈祷大法会期间,由学院的赤哇、格贵等负责,统一安排学院全年的医学教学活动要点,按期执行。每年大同小异,一般的安排如下:2至1月份,以讲授为主。将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学生,按程度分为五个班,分别讲授不同的内容。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分别为:第一班讲授《四部医典》的第三部分《秘诀医典》,使学僧了解和掌握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第二班学习了解各种病状的分类以及如何对症下药、进行治疗的方法;第三班学习掌握穿刺、火灸、放血等特殊治疗方法;第四班学习《四部医典》的最后部分《后续医典》,了解认识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方剂、药物炮制、医疗器械等。第五班讲授《四部医典》的总述部分。1月底,组织年老者20多人,从第一班开始.逐班逐人进行考核、检查。学业优异者,予以表彰;不求上进者,予以劳动处罚等。考核完毕后,恰值初夏季节。组织全体学僧,到寺院附进进行为期3天的认药、采药活动。返寺后。将所采标本由教师结合实物,讲解认药、采药知识。而后,各班学僧集中起来,由教师讲授几天人体解剖挂图。7至8月,结合制药实践,给初级班、中级班学僧讲授药物的各种剂型及各类药物的炮制方法。冬季3个月,各学级分别讲授应学的医药基础理论。教师系统讲授,学僧苦读钻研。集中讲授,分别自学;学僧以学习医典为主。广泛阅读,努力掌握藏医学的基础理论。五、学术成就拉卜楞寺医药学院自创建至今已余年,尽管有种种的局限和不足,但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在学术上,它也取得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成就,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继承了以《四部医典》为标志的藏医药学传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将藏医药的优秀遗产继承了下来。在学术流派上,该医药学院师宗藏医南方学派。但它并不排斥异己,对藏医北方学派及藏蒙学者的藏医药成就,都能积极地兼容并蓄,为己所用。2、二百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本地区和兄弟地区的藏医药人才。据说约在多年前,该学院曾出了一位名叫加洋却达尔的著名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人们至今还传颂着他的名字。近半个多世纪来,出自该学院的著名医生亦为数不少。如曾任四世嘉木样活佛保健医生的桑科·久美、霍尔藏·智华热萨,曾任拉科仓保健医生的贡却多多,以及更登果若、西热布东木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著名藏医。3、医学院虽然没有向外地派出传医人员的制度,但允许应邀或自愿到外地讲学或行医。如受卓尼车巴沟贡巴寺医学院、碌曲郎木寺医学院、夏河佐盖曼玛岗察等处的邀请,派出藏医教师多人,前去传授医理、主持讲学。4、医学院收藏了大量的藏医药典籍,其中不少是手抄本、孤本。据统计,藏书有“医药学种,不同刻本93大部”。实际数目远不止此。一包函卷内,往往有多本、十多本。还有许多篇幅长短不一的临床札记及药物零星处方手写件,至今未作整理。5、医学院在继承藏医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甘青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在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及药物生产诸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如该学院炮制的传统藏成药“洁白丸”,既源于古方,又有创新,使该药在治疗胃病方面显出独特的疗效,深受甘青川广大农牧民及各族群众的欢迎,并于年被列入国家药典。6、医学院有成就的僧医,除给寺院僧侣防治疾病外,也给农牧民群众看病施经。年以后,他们及他们培养的新一代藏医药人才,成为各地乡村医生中的中坚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些人中的优秀人才大多被吸收为国家正式职工,成为各地藏医机构中的骨干力量。总之,在拉卜楞寺医药学院历时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培养医学人才方面也好,或者是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也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