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字迩.慈智加措简介
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常务副校长
西北民族大学特邀教授
慈智加措老师全名班字迩·慈智加措,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儿时因善于放牧故父母不愿意让求知心切的老师去上学,但老师坚持己见步入学堂,并连续跳级读完小学。小学毕业后自己步行到离家二十几里远的合作市三中上初中。这两所学校完全是用汉语授课,对于藏族牧民的孩子来讲,语言沟通障碍很大,但因老师天资聪慧、勤奋善学,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和师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受到各科老师们的表扬并荣获“三好学生”等各种嘉奖,长期担任班长。
在合作市读完初中,老师为寻找生命的真谛,年出家为僧,在三四百名考僧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夏河县拉卜楞寺闻思学院,拜更登加措上师、毛尔盖·三木旦大师、满索·班字尔大师、加样加措大师、华尔丹仓大师等著名学者为上师,系统完整地学习了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藏五部大论及相关许多佛教经典论著,获取“格西”学位,并在梵文、诗学、历史、文化等方面成绩斐然。在寺院期间,因老师依师如法、好学异常、闻思精勤、博记众论、善思文义、辩锋犀利、持律严谨而深受诸位上师喜爱并寄予厚望!
年在甘肃省佛学院入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在此学习五年后获大学毕业证书,著有论文《宗喀巴大师传注解》,受到很多高僧大德们的赞赏与一致好评。在省佛学院学习的同时,老师坚持参加寺院的正常学修,从未间断。
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行深造,三年中主攻藏学大五明之一佛教与声明学之体系,并获此专业毕业证书,著有论文《如何继承和弘扬声律学之心声》。同时,老师深入社会、博览群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因对佛教显密二宗的炽热探求,年老师再次返回母寺继续参师学习。期间受青海省果洛州吉美坚赞福利学校吉美坚赞校长特别邀请,并受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大师和第六世贡唐仓上师的委托,同年入校任教,担任以因明为主,藏文文法、诗学为辅的繁重授课任务,同时管理全校教学工作。在此一干就是十几年,为建立完善吉美坚赞福利学校藏族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创在学校教授因明学的先河、主编撰写该校因明学教材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制订了学生在校学习因明理论的同时每天都要参加实际辩论的制度,并将因明辩论的方式应用到其它课程的学习中以加深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这极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学生则听得津津有味如饮甘露,故全体师生在校最大的享受就是听老师授课!
建校初期极缺教师,还为孩子们教授汉语。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致使身体状况欠佳,但老师不但毫无怨言,而且带病坚持上完每门课的最后一节课。实践着老师自己的人生格言:“一切重要的人中,学生更加重要;一切重要的事中,教育更加重要;一切重要的修行中,为了孩子的修行更加重要,再大的学问,如果不是身体力行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知行合一。”
“小时侯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够一生利益众生,所以我必须出家学习佛法,消除自我和无明,才能一心一意地去这样做。”老师是如此发愿也是如此去做的,在校任教的前十几年,老师不但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反而将自己节衣缩食节约下来的钱财帮助许多困难的学生,同时引导自己的朋友和弟子从钱财、书籍、文具用品、衣物等各方面帮助学生。
12March老师常讲:“尽管自己知识能力有限,但因接受诸位圣贤大师们的教导,情愿将全部精力投入于继承和传播佛教文化和民族教育事业。”老师还说:“我并不是显密通晓的智者,因是忠实的佛弟子,我愿为佛教事业而奉献毕生。”也因此宏愿,老师的人生变得精彩而充实,十几年如一日,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利用寒暑假应邀至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如北京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等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及给甘肃青海四川等各地寺院僧众授课,为藏地民众以及用汉语给内地信众讲授佛经,解除迷虑。倡导社会要和谐首先要从自己开始,从自己内心着手。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维护自己民族尊严的意识,不可能维护国家的尊严,所以,必须维护自己民族尊严。但是千万不能以维护尊严为借口而不惜牺牲正义,更不能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要明白人世间的友敌情仇并非永恒不变,更何况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成为现实。”
为继承传播因明学,老师不顾身体疾病困扰应邀参加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发表了《略讲佛教心明学在浮华时代中对人生所起的作用》、《学因明真的使人聪明》、《凡是分别识皆是所断否》等多篇论文,深受与会学者的赞赏,并被评为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理事
恩老师在讲课传法之余,应学生弟子的祈请著述佛学相关论著,主要如下:
自著《因明入门》和主编《理路集》两本书于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被许多学校和寺院选为因明教材。
《佛教心理学——略释心与心所》于年出版印刷,年第二次印刷。
《佛陀殊胜赞略解》于年出版发行。
《声明学》于年出版发行。
《迎向正确教育方向的曙光》一文被收录到《世纪展望——传统.现代.对话》一书中,由甘肃民族出版社于年出版。
各类报刊杂志也纷纷邀请老师撰写文章如:《初探藏传佛教知识入门》、《真正的美丽来自心灵》、《当代藏族教育之我见》、《什么是幸福之源》、《辩论的口才》等(以上为藏文著作)。
汉文著述如下:
1《为什么要学修佛法》
2《如何做一位正规的佛教徒》
3《大神咒六字真言》
4《诸佛之师文殊菩萨》
5《诸佛威徳之体秘密主金刚手》
6《朗唐菩提修心法八偈略讲》
7《百字明说明什么》
8《食供》
9《回向》
10《浅谈佛教生态学的见修证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融》
11《要实践根治危机的四真谛》
12《略讲佛教心明学在浮华时代中对人生所起的作用》
13《凡是分别识皆是所断否》
14《如何学习佛法》
15《学因明真的使人聪明》
16《我的心灵之音》
17《三主要道大义》
18《圣道启门颂略释》
其中《浅谈佛教生态学的见修行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融》一文为老师在北京大学“生态与信仰”国际论坛上的发言提纲。《要实践根治危机的四真谛》一文是老师应邀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环境与社会责任学院”成立典礼上的演讲。
(以上为汉文著作)。
送给慈智加措老师的信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有一所海拔米的神奇学校,叫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慈智加措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副校长。
十四年前,一个名叫吉美坚赞的藏传佛教僧人发愿为牧区穷苦的孩子们提供上学的机会.他带领着一群和他同样善良而智慧的僧人们创造出一个集智慧与慈悲为一体的学校,让无数失学超龄儿童,少年和僧侣们圆了求知的梦想.六年教育后的毕业生里60%考上大学!而他们十四年里没有领过任何工资.他们有如高原上纯净的蓝天和清新的风儿,充满了慈爱,喜悦,智慧而淡定的气息。
当人们问为什麽不把学校建在有人烟的村镇,校长说学校应该离游牧的牧民近一些,这样孩子们回家就会少走很多山路。这就是校长的心思
图:位于重重高山中的吉美坚赞福利学校
需要穿越无数坐高山大河以后才能到达这所学校!
清晨的学校外很早就可以看见认真读书的学生们。
他们最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在清晨的薄雾中犹如天籁之歌。
在这人烟稀少高原深处的学校,有两百多位天使般纯洁的藏族孩子.
这是一封学生们送给慈智加措老师的信,摘录在此-----------------
致慈智嘉措老师:
您是我们公认的最严肃的老师,也是我们最崇敬的老师。每当您教授人生哲理时,使我争脱麻木的束缚,脑际萦绕起不息的文学梦。
为了少一份搁浅海滩的危险,您一次次精确地为我们修正航向。用哲理的清泉,格言的海螺唤醒我们,让我们重新领略知识的价值。
忘不了您经常教诲我们的话:“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骄傲的山坡上,存不住智慧的水滴”。
您讲课时那挥动着有力的手臂,那和蔼的催人奋发的眼神,就象一本万般补益的书。一支支粉笔,点拨出您哲学博览的迷津,
您将所有的憧憬与渴望寄托于那一根根舞动的粉笔上,融汇于黑板周围飘飞的雪花中。这块黑板记下了您的无限深情和无限爱心。
记得在一次肃静的哲学课上,您说到前辈文人们的功德与造化,激动地流泪了,全班三十双敏感的眼睛也湿润了,泪眼朦胧中,
我能强烈感受到这是一种慈祥、仁厚、道义和爱的结晶。您再给我们讲一次您小时候的故事吧!哪怕举一个手挚动作,都会使我们混笑一团。
有一次,您病了。我们想收集点零花钱给您看病,而您却严肃地说:
“拿回去吧,我知道你们的心意,但对我最大的尊敬乃是你们能遵纪好学……”
您那张慈祥而严肃的表情,是留给我们一生的作业。
在我们眼里,您是一本哲学书,有资本论那么厚。评您奥博的学识,完全可以留在中国最富饶的地方,可您却把根扎在了狂风高歌的高原。
就像一棵高洁的青松,把爱的芬芳奉献给雪域,把青春和热血播撒在草地一样。
此刻,望着您高大的身影,我只能默默地说一句:多保重呀,敬爱的老师!这也是我们全班的呼唤!
(后记,慈智加措老师是拉卜愣寺知名的一位格西,有很高的学识。通晓佛学,因明学,声明学(古印度梵文语法)。放弃了很多优越的条件而从事教育业,
当我问他:“您这么有学问完全可以在大学教佛学,为什么要在深山里教失学牧民小孩子读书。”
他说:“大城市条件好,有的是人可以教书,而我呆的地方条件很差,又没有工资,很难找到老师。所以我就应该去做这件事。”
他还一再告诫我:再大的学问,如果不是身体力行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把善知识和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的结合起来。
转载:百度空间
????????????????????????????????
???????????????????????????
班字迩.慈智加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