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举国欢庆,但是对于坚守在雪域高原的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消防救援站一线岗位上的指战员来说,国庆假期,与平常并没有什么分别;平日里,他们为了工作,难以兼顾家庭,没有很多时间在家陪父母妻儿,约好的节假日团圆屡次错过,他们也无法实现陪伴家人的心愿。他们不是不渴望回家,只是他们坚信,既然选择了坚守,就是对家人平安最好的承诺。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年,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木质结构房屋僧舍上万间,曾经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宗教地位神圣而特殊,做好寺院消防安全工作事关重大。
自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夏河县建立“消防队”至今,有这么一群人,三十六载春秋坚守在守护拉卜楞寺消防安全的岗位上,36年来,他们不忘初心,履职尽责,用忠诚与责任“守护”着夏河县和拉卜楞寺的消防安全,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部36年寺院文物古建筑零火灾的华丽篇章,他们就是甘南州夏河县消防救援大队拉卜楞消防救援站的全体指战员。
拉卜楞寺消防安全责任有多重?一句话,“为防万一,做好一万”。这样的历史重任,年轻的消防指战员勇敢地挑了起来。
为做好国庆期间消防安全工作,全体消防指战员结合拉卜楞寺防火重点部位和人员实际,量身定做,组织文管会、各大学院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负责人、24小时驻寺值守的寺院僧侣消防队员,开展了一场涵盖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僧侣灭火器材熟悉使用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活动,以“让寺院文物古建筑远离火灾”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寺院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危害性以及预防火灾的重要性、拉卜楞寺建筑结构特点、容易引发火灾的因素、寺院消防器材设施布局与维护保养、灭火器材使用、火灾隐患自查排查整改、火灾预防、初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与逃生自救以及强化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僧侣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培训和理论讲解,提出了意见建议;参加培训的僧侣重点学习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危险性、常见火灾的原因,以及拉卜楞寺院防火要求等;消防指战员分别就火灾扑救、灭火器使用方法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示范了水罐消防车的结构、性能及配套器材的功能用途,手把手向僧侣传授了如何使用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让僧侣们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全面掌握了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的基本常识。
国庆期间的拉卜楞寺,来自全国各地旅游的群众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而驻守在这里的消防指战员每一天都要深入一线,前置备勤、开展防火巡查工作,随时应对处理突发事件,如同一道道涌动的橙色安全线,守护着寺院“国庆”期间的平安。
国庆假期的每一天,从晨曦微露到满天繁星,他们全天候都在巡查着每一座佛殿的防火措施是否符合标准、消防器材配备是否到位,每一段道路的地下消火栓是否完整好用,每一个消控室的设备是否完好有效等方面,都是每天执勤的“必修课”,寺院里每一座佛殿的消控室、每一个消火栓、蓄水池位置、消防器材配备情况、哪条路消防车能快速通过等等,都深深烙在了每一名指战员的脑子里,消防安全意识已渗透到指战员心坎里。
有人说,“他们就是扎根文物古建筑的螺丝钉”。对于拉卜楞消防救援站的全体指战员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没有合家团聚,没有繁华喧嚣,更没有花前月下,有的只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战斗的坚守。“国庆我在岗,初心不改,守护“圣地”,拉卜楞站全体消防指战员的日程表里没有回乡二字,只有备战、紧张、忙碌和危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环境,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
监制
达德文校审
贺启军
来源
甘南支队
编辑
刘瑞瑞
甘肃消防全媒体中心发布
欢迎文章、图片、视频投稿投稿邮箱:gsxfxcc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