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卜楞寺遇到一家三代来拜佛的藏民,老人半身瘫痪坐在轮椅上,由儿子和儿媳以及两个孙子孙女陪伴从几十里外的牧区骑马赶过来的。老人不太懂汉语,和儿子儿媳对话时只是望着我们笑,有时不住对我们点头。
儿子告诉我们:藏族的节日很多,除了十一月外每个月都有,有的月份还有几个节日,重要的节日他们都要到寺庙朝拜的。今天是望果节,是渴望和期待丰收的节日,所以来朝拜一下,能让佛祖保佑他们有个丰收年。
他们是牧民,所以也不居定所,家里有三十多匹马和几十头牦牛,哪里水草丰美就把帐蓬安在哪里,每年收入最少几万元。从他们的满是笑容的脸上看出他们是很幸福的。
三代藏民在久治县白玉达唐寺隔壁有一所规模不太大的藏民小学,我们正赶上孩子们中午放学,统一都穿着紫红色的藏族服装,应该也是校服吧。孩子们很友好的和我们招手问好,我们也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
或许是因为我们很友好,也许是因为这里不是旅游景区,游客来的很少的缘故,孩子把我们围住吵吵嚷嚷,七嘴八舌地说些什么,我们半天都没听明白。后来从学校里出来一位男青年,可能是他们的老师,大声制止了孩子的吵嚷。
和这位老师攀谈起来,这所学校有五十多名藏族学生,只有四位老师,主要是照顾周边牧民的孩子上学,以学藏文化为主,也学汉文,其它一些基础课也学。这周边山上有虫草,有时还带孩子搞点副业。孩子们都挺不容易的,离家比较远的晚上住这里,近一些的父母会骑马来接。老师报歉的说:孩子刚才吵吵是让你们给照个相。
藏小学的孩子们甘南15天自驾游我们走过12座米以上垭口,有几天路上没有网络信号,有些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不过最使我们感到即兴奋又无奈的是牦牛拦路。
在甘南见到最多的动物应该是成群的马和牦牛了,它们根本就不怕人和车。有许多次道路被牦牛所占,它们旁若无人在道路上悠闲地走着,按喇叭也无济于事。有一次数十头牦牛有站着的,有躺着的把道路给堵住,也没见到牦牛的主人在哪里,足足等了有半个小时这些家伙才懒洋洋的让出道路。
牦牛拦路是常事甘南很多地方罕见人烟,景色却美不胜收,山峦叠翠、绿草如茵、河水清澈。我们的车一直都沿着这有山,有草,有水的道路行驶,几个中餐我们都按排在美景地带野炊。
野炊在荒野中甘南最后一站是迭部县的扎尕那,藏语‘石匣子’。我们来到扎尕那下午两点多,正赶上景区限流,自驾游的车要晚上7点才能进景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今天不能游景区了,要不晚上就住在扎尕那,第二天再玩。因为从景区大门到扎尕那还有近五十公里的山路。我们在迭部已预定了宾馆,住这里也会影响其它行程安排。
很多自驾游的车都在景区大门照张相就回去了,我进了景区大门(这个门不收门票),在里面发现有当地出租车,好像不让他们出景区大门揽客,我和一位叫班部的藏族小伙子聊了起来,最后谈好元玩完扎尕那再给送出来。
坐上出租才知道真是太幸运了,就是不限流也不如打出租合适,五十公里山路非常危险,我们自己开车真不方便。班部给我们送到景区,告诉2个小时后再接我们,最后交钱。我们乘景区电瓶车游览了雄伟险峻的扎尕那景区,回来见到了班部,我们提出加五十元能把我们拉到远处扎尕那村里看看,小伙子很爽快答应了,一般的游客很少进村的,我们又多游览了山石之中的藏族村落。班部小伙子住在离扎尕那有5公里的路边,一再要求去他家坐坐,时间关系我们婉言谢绝了。
扎尕那景区大门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