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净土之净(下)
四刚开始,夏河县的县委书记杨雄也不太相信一个“环境革命”就能解决甘南的社会问题。在他看来,在甘南,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稳定,一个是脱贫。从表面看,这两件事和环境好坏毫无关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俞成辉说了一句话——“坚持下来,五年后你们再看甘南会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杨雄不敢置疑,因为,时间不到,他看不到五年后的事情。那时,他和甘南的许多干部一样,没有想到人心这个关键点,不知道俞成辉搞的是一个迂回战略,先用一个简单的环境卫生改变人心,再用改变了的人心对待、解决甘南的其他问题。一年之后,他才恍然大悟,这叫“四两拨千斤”。基层工作最讲究的就是执行力,既然州里已经做出部署,那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更何况摆在眼前的脏乱差问题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就算是临时性的工作,也应该下力气抓一阵子。年,杨雄刚从合作调到夏河,那时的合作市还没有摆脱脏乱差的状态,呈现于眼前的夏河连合作甚至连临潭都不如。马上要过年了,街上的垃圾成片、成堆。饭后得闲,到街上走一走,杨雄发现某些人来人往的商业场所也脏得下不去脚,人得绕着垃圾走。这样的环境,如何面对大量涌入的各地游客?一个以“佛教圣地”著称的城镇,这样的面貌无疑是对“圣地”两个字的亵渎,有什么脸面自称净土?春节前最后一个县委常委会快要结束时,常委们不约而同地问杨雄今年春节放不放假。之前的那几年维稳形势比较紧张,几乎每个节假日县里的领导班子都不敢放假,要加强值班,死看死守,怕出稳定、安全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年之后,情况趋于平稳,都大家觉得可以喘口气,歇一歇了,便盼着能过一个不用加班的春节。杨雄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汉子,喜欢直来直去,不绕圈子,他明确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说该放不该放?放假是为了啥,为了享受生活,为了心情舒畅。现在县城这么个卫生状况,我们这些领导干部放假回家了,外面人进来看到这个状况,我们能心安吗?春节能过得快乐、舒心吗?州里早已开过动员大会,要求得很明确,那就是4.5万平方公里无垃圾,河流、山川、景点、公路,城镇、村子一抬眼看不到一个垃圾。虽然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但你们再看看我们是个什么样子,连一点儿改变也没有呢!”从那天起,夏河县就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状态,干部们带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动手清理周边的环境。杨雄有个生动的比喻:“先把自己的脸洗干净,然后再洗脖子、洗澡;先把看见的地方整治干净,再把衣服脱了慢慢洗。先易后难一点点来……”先从基本的卫生入手,清理垃圾和废物,然后深入到大概念的环境,治理山川、河流、草原和公共基础设施等,不但要干净,而且还要整洁、整齐,不留任何隐患,乱堆乱放、乱挖乱采、私拉乱扯,最后都要治理。为了对全县的环境卫生实现有效监督,县里给全县科局级干部全部颁发了卫生监督证,随时、随地对不遵守规定的乱扔垃圾现象进行监督和制止。不但在居住区设置保洁员,在国道、省道上也选聘、投放了保洁力量,每3公里配一个保洁员,每个保洁员配一台专用的动力垃圾车,负责公路两侧50米内的保洁任务。为了节约资金和稳固、实用、防盗,杨雄还亲自设计了围栏和垃圾箱,沿公路每公里都设置一个垃圾箱。杨雄设计的垃圾箱果然理念独特,铁皮厚、体积大,单个重量达到公斤,两个成年人一起搬也搬不动,一两个人基本弄不到三轮车或小型工具车上拉走。有几次其他地方的人过来试图把这些很适合用作狗窝的箱子偷走,都没有成功。一次,杨雄去基层检查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情况,从吉仓乡到阿木去乎镇,没有跟乡上打招呼,从小路走过去。先到村干部家中,发现家里卫生状况极差,暖廊里面烤箱、洗衣盆之类的杂物堆了一地,走路需要绕着走。看完村干部家再看村民家,情况也是一样。他抱着一线希望问有没有谁家有在城里工作的人。村民说镇里的信用社主任家在村里。想着镇工作人员的家里应该会好一点,但是到了以后发现,比刚才看过的那两家还脏,还乱。阿木去乎那边每家的上房里都有个小房间,那是他们的卧室。都已经是下午了,进去一看,被子都没叠,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人从被窝里直接被抓走了,来不及叠一样。随同人员告诉杨雄,阿木去乎这边的人就是这个习惯,自古以来没有变过。这时,杨雄才如梦方醒,原来,小小的环境卫生还真不简单,它竟然牵涉这个地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环境卫生的总钥匙,不在街道,不在马路,也不在男人那里,原来在隐藏得更深的家庭里,在每个家庭的主妇手里。杨雄回来就给妇联下了任务,就把阿木去乎当试点、当典型,把最差的改造成最好的,中间的也就跟了上来。妇联在县城组织了20名女职员和志愿者,去村子里住下来,从早上起床怎么叠被子、怎么打扫卫生、怎么做饭、怎么管孩子、怎么洗衣服、怎么洗头入手,找特别差的家庭手把手教,然后把全村妇女组织起来搞集中培训。有了初步经验后,在全县铺开搞了一个“1+10+10+10”活动:1个妇联主席带10个支委,每个支委带10个志愿者,每个志愿者带10个家庭。每月每村搞一次卫生评选,前十名的家庭,发放电饭煲、热水器、洗发水等奖品。一开始村里的妇女们很拒绝,甚至很愤怒,觉得受到了打扰,自己家里的脏乱被人看见之后也感觉受到了侮辱。持续半年以后,人们的观念纷纷转变,不再怕家里进人或被人看见了,家里干净了之后,争着让工作人员去家里看一看,聊一聊。过去,对工作人员充满敌意,现在都成了朋友,大家加了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