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少时喜欢水,成年后喜欢山。
因为,山能把远处拉到你的面前,让你感受到一个更大的空间。山也可以攀登上去,让你看到一个更宏阔的世界。
有一句话说,“看山跑死马”。在白哈巴村,一抬头我就看到村外有一座雪山,似乎很容易走过去。后来,我们徒步去喀纳斯,一直走,走了十几公里,却发现雪山越来越远。
山是如此地难以接近,只有意志坚定、身体强健的人才能登临它。在向上的过程中,空间一点点展开,视野不断扩大。众生在山下,自己在云间,这时才能感到地球是一个整体,而我就浮在它的表面上,那时有一种豪迈且超脱的感觉。
爬到山顶并不是了征服高山,而是战胜了自己,为了体验更大的空间。超越自己生存的小世界,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这是我们一个强烈的渴望!
甘肃夏河县,大名鼎鼎的拉卜楞寺的正前方,有一条登山的小道。我从那里一步步地向上爬。由于久未爬山,也缺少锻炼,在开头的前半小时里,我心脏狂跳,呼吸急促,双腿酸软。但爬着爬着,我的身体适应了,不再感觉累。
我越爬越有精神,把同行的四个大学生甩在后头,翻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头。窄窄的山脊上,小路一直通向远方,它诱惑着我,让我不断向前。
我并不指望在山顶发现什么神奇的东西,在那里只会看到更多的山、更多的谷。但自我的改变已在内里发生,在那里山顶上,我迎风站立,既骄傲又孤独,我比我想象的走得更远,比一个小时之前的那个我更勇敢更强健,我知道我的肉体还能跟上我的灵魂。
我知道,在对拉卜楞寺的旅游中,我比一般人看到的更多,体验得更丰富。每登一次山,我似乎就完成了一次新生。
登山是一个隐喻。“山”作为一个意向,是努力的对象,代表了那些必须克服与超越的种种。
人的身体往低处走,居住在河谷,居住在平原,居住在海滨。但人的眼睛却盯着山顶,梦想建立“山巅之城”。
刘慈欣有一部短篇科幻小说《山》,描述了一个热爱登山的地球人,与路过的外星文明进行的对话。那个星球的“人”,生活在地心,靠放射性元素的能量为生,他们不断向外探索,最终突破岩石的束缚,来到地表,飞向太空。
我喜欢登山,喜欢看山,因为“山无处不在,我们都还在山脚下”(引自刘慈欣短篇小说《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