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是善知识的住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藏文化界地位很高,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拉卜楞寺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宗哲大师创建于公元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占地面积一千余亩,从建寺到解放前的余年间,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具有鲜明的藏式建筑风格,又吸收了汉式建筑的特点。在整体设计、建筑工艺、艺术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拉布楞寺曾经是甘、青、川藏区宗教文化的中心,也成为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
转经长廊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喜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寺众着重研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俱舍论》、《戒律论》)。
拉卜楞寺有六大学院,最大的是闻思学院,属于显宗,其余五学院属于密宗及其他。显宗重理解,要系统学习佛学原理;密宗重修持,学僧接受专门教育。
闻思学院。主要学习五部大论,共分十三级。
因明部。学习阿旺扎西的《集类论》、法称的《释量论》及甲曹杰、克珠杰、第一世嘉木样等撰写的注释本。
般若部。学习《现观庄严论》,宗喀巴的《现观庄严广论》、《嘉言金运》,甲曹杰的《现观庄严名义释广解》,第一世嘉木样的《现观庄严论大疏》等。
中观部。学习龙树的《中观本领》,月称的《中观明句论》,佛护的《中观佛护释》及宗喀巴的《入中论广释》、《入中论摄义》,甲曹杰的《中观广论摄义》,第一世嘉木样的《中论大疏》等。
俱舍部。学习世亲的《俱舍颂》、《俱舍自解》,宗喀巴的《俱舍论》和第一世嘉木样的《俱舍大疏》等。
律学部。主要学习功德光的《戒律本有》及宗喀巴师徒3人的《菩萨戒释》和《比丘戒释》,第一世嘉木样的《律部大疏》。
续部下学院。主要背诵《怖畏九首金刚经》、《六臂护法经》、《法王护法经》、《集密经》、《大自在经》、《续部经》等。升级时,必须背诵《大自在生起与圆满次第经》、《集密生起与圆满次第经》、《怖畏九首金刚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三部经中一部,方可升入中级。中级必须背诵《集密自入经》、《大自在自入经》、《烧坛经》、《续部经》、《佛赞》,并要求学会用彩色细砂制造坛城。高级依据《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中规定程序修行。
时轮学院。除学习时轮密乘外,主学时轮天文历算。初级主学《妙吉祥名称经》、《无上供养经》、《普济经简释》等。中级学习和背诵《时轮金刚经》、《现证菩提经》,学会坛城的描绘。高级主修声明、诗词、历算、书法,并研究时轮金刚和怖畏金刚的生起与圆满之道。
医药学院。学僧主修藏医,也分三个学级。初级,学僧必须背诵《皈依经》、《绿度母经》、《观音心经》、《不动佛经》、《根本续》、《后续》。中级背诵《释续》、《药王经》、《马王白莲经》等。高级主要研究《四部医典》及《菩提道次第广论》。
医学院的学僧除了学习藏医原理外,还从事实践活动。每年四月下旬、六月上旬、八月份要外出采药,七月下旬开始制药,成药有散、丸、膏三种,并给各地患者看病治疗。医学院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藏医。现今该学院生产的“洁白丸”、“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黄散”三种药物已被列入国家药典;还有18种成药单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地方成药,拉卜楞寺还成立有藏医研究所。藏医学作为中医学的一支,正在得到继承和发扬。
喜金刚学院。主要研究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分三个班级,年限无定,初级学僧主要背诵《无上供养经》、《妙吉祥名称经》、《大威德经》、《满愿经》、《喜金刚迎请、加持、自入、烧坛、祝愿、回向经》、《金刚手大轮经》、《虚空瑜伽经》等,同时学会彩砂绘制喜金刚等坛城。中级主修汉历、藏文文法、书法、法舞等。高级要遵守三律,禅坐静修,以求正果。
续部上学院。是仿拉萨续部上学院修建的,主要研究密宗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分三个学级,年限无定,修习经典基本上相同于续部下学院。
拉卜楞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使它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占地面积近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九十多座,僧舍一万多间及六大学院,诸类佛殿、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宏伟建筑群。鼎盛时期有僧侣余人。所属寺庙有处,教权范围达甘、青、川、康、蒙古、东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赢得了第二西藏之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