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大美甘肃临夏拉卜楞寺

来源:拉卜楞寺 时间:2023/3/13

拉卜楞寺,旧称扎西奇寺,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背依龙山,面对凤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为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其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

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年),寺庙的城垣均为红、黄两色,寺里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这里可容纳名喇嘛同时念经。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其中珍藏文物数万件。

拉卜楞寺占地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余间,僧舍10,余间。原有六大扎仓(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辨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即嘛呢房)等建筑,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拉卜楞寺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和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大法会,尤以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辩经活动最为壮观。

沿着长长的转经筒一路向前,去参观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贡唐宝塔与大夏河水、云杉禅林相映,巍然傲立,巍峨壮观)。

藏传佛教:众所周知,早在公元元,松赞干布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时,就广纳贤才,发展本民族文化,引佛抑苯改革民族宗教习俗。到公元年藏传佛教在西藏基本形成,从11世纪开始到15世纪初叶,这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注:五大教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从公元年宗喀巴在拉萨以东达孜县境内破土奠基兴修甘丹寺,即为格鲁派创立之始。他很快得到明王朝的确认与支持,发展迅速,蔚为正统,成为全西藏的宗教努力,进而向川康、甘青等藏区传播。格鲁派在政治上从年宗喀巴的弟子扎希贝丹(-)在拉萨西部的更培乌孜山下建该派第二大寺——哲蚌寺开始,实行了政教合一制度,确立了寺院农奴制经济形态。公元年格鲁派第三大寺院色拉寺的建成,使寺院成为藏区的文化中心,在它里面包容了藏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院的建立,使西藏成为包括甘、青、川等藏区在内的宗教文化中心和人人都向往的佛国境地,众多佛家弟子都争先恐后地去西藏求法深造,并视其为荣。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后来成为拉寺寺主的嘉木样一世俄昂宗哲21岁时(年9月)为追求规范的佛家生活和取得学业上的长进赴西藏留学,先后在哲蚌寺郭莽学院、下密院、格丕寺三处勤奋修习三十余年,三十年的刻苦研修使他成为一代名师,深厚的佛学知识为拉寺的创建、学院体制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就是说拉寺的创建、学院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功归于俄昂宗哲,另一方面也功归于藏传佛教文化中心西藏各大寺院对他的栽培。为充分说明这一关系,在此很有必要提及当时扶持大师建寺的即后来成为拉寺“四大赛赤”之一的德哇仓·罗桑东珠(第一世)。

罗桑东珠于年出生在今青海贵德所属的兰觉地方,16岁时前往学者济济的哲蚌寺郭莽学院修习,依次拜第一世贡唐仓·更登彭措、嘉赛钦波·东智嘉措、更噶奥赛尔等高僧系统修习了五部大论。25岁时在拉萨祈愿大法会期间,与三大寺学者巡回辩论,其辩才博得了僧众的广泛赞誉,随之声名远扬。他在政教事业上深谋远虑、治教有方,为此深得藏王拉藏汗的敬重,同时也得到了第巴·桑吉嘉措的欢喜,并旨意他做第六世达赖喇嘛的侍候和郭莽学院的“德哇”(意即负责政务的僧职),由此,后来将其转世系统称“德哇”。28岁时就任郭莽学院的相佐(掌管财经的一种僧职);34岁时任本学院格贵(执法司),公元年随师嘉木样回安多创建拉寺。“罗桑东珠跟随嘉木样数十年,成为嘉木样政教事业的得力助手,是一位在拉卜楞寺历史上功绩突出、影响较大的人物。”[1](P56)在拉萨哲蚌寺郭莽院他先后担任过三项职务,随从嘉木样来安多建成拉寺后便成了嘉木样的得力助手。建寺后大师身任相佐,负责政务、法规、财经和寺院的基本建设等,期间他与嘉木样的另一大弟子赛·俄昂扎西(任法台主持全寺教务,曾留学郭莽学院15年。学习掌握了郭莽扎仓的宗教仪轨、辩经方法、诵经声调等,并系统学习了五部大论,结合自己在西藏所学的佛学理论知识,建立学院修习体制,制定寺院内外的一整套清规法纪;筹集资金主持并完成了大经堂、嘉木样拉章宫等基建工程。闻思学院建成后“拉卜楞寺的闻思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的讲义作教材。”[2](P)从中不难看出,拉寺的创建,各种制度的建立基本上是借鉴藏传佛教中心西藏各大寺院的一系列修习体制而形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嘉木样及其两大得力弟子罗桑东珠和俄昂扎西因在西藏留学深造多年(尤其在哲蚌寺)。师徒三人在成名之道上受比较正规的格鲁派寺院教育;不言而喻,在返安多建拉寺时,就将西藏较正统的本土文化即格鲁派寺院的教育、修习体制、管理模式、宗教仪轨等等移置拉寺的建立和发展之上。这就是拉寺为何得以迅速发展并跻身于藏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内的一大原因所在。以上就大环境(西藏)与小环境(拉卜楞寺)的渊源问题作了一些客观上的分析阐述,以下就渊源关系进行多方位的探讨。

祈福朝拜的人群络绎不绝,您去了也会朝拜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