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什扎伦布寺宿:日喀则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舍扎什伦布寺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其余五寺分别为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扎什伦布寺名字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
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
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后藏最大的寺院。
扎什伦布寺是由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的著名弟子根敦珠巴即第一世喇嘛主持兴建的。
根敦珠巴诞生于西藏古墨一牧民家中,从小刻苦学习钻研佛法,后拜宗喀巴大师为师,成为西藏宗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年9月,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修建成扎什伦布寺。
公元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受扎什伦布寺之邀,担任了该寺第16任法台。
自此,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
后经历代班禅不断扩建,扎什伦布寺才逐步成为铜佛高耸、金碧辉煌,雕刻精美、壁画生辉的宏伟建筑,并成为后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扎什伦布寺除了藏有价值连城的佛像、佛塔、唐卡等外,还有手写的贝叶经和用金粉抄写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
此外还有明清时代的各种瓷器、珐琅器、玻璃器等。
所有这些都是研究西藏各个历史时期政教和社会发展的无价之宝。
冬天清晨9点的日喀则,相当于内地的6点50分吧,初升的朝阳才攀上日喀则城外的雪山,为尼色日山投下温暖的光华。
经历昨天萨迦寺一路漫长饥寒高海拔的行程,今天决定分两路行动,疲惫又带点高反的三位朋友在旅舍休息;我带着小云和蒲沁进扎寺参观半天(蒲沁中午还要赶往日喀则火车站,赶乘下午二点多的列车回拉萨准备结束西藏之行)
“又”,是一大早起床,这时间可选择的早餐不多,继续甜茶+藏面解决早中餐吧,每人一碗五块钱的藏面,一壶十块钱两磅的甜茶够我们三人暖和一上午了
从旅舍到扎什伦布寺并不远,但由于没有可靠的公交系统,只能步行前往,时间约十五分钟
游记不能没有贵州广东美女
在扎什大门的广场上,可以仰望大半个寺院,包括展佛台等重要的建筑物一目了解
在藏区很常见的,用人发装饰的胜利幢:梵语称“DHVAJA”,藏语音“ChoggiGyaltshan”,象征着修成正果的胜利
享受日光暖阳的“老乡”
扎寺需然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在旅游设施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扎寺偶尔会看到这种指示游览方向的标志,所以说是偶尔,很多时候你需要决定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它就失踪了,全靠蒙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游览路是这个方向,但还是跟着指示向前吧
指示方向的手指把我们导进一个小院里,目测是生活区吧?
院内有一个小型号的寺庙,虽然寺里均不能拍照,但是既然门打开了能进去就不放过机会,供奉着各护法像
感觉在扎寺像穿行在迷宫里面一样,从上上图那个小寺院右边的小巷子往里走,穿过几个弯角便来到这个门前,原以为门外便是某大经堂之类的
出到门外,还是继续在这种迷宫般的小巷子里穿行
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积雪永远化不掉
扎什伦布寺最西边的一座大白塔
后面,我是完全理解了为什么指导游客走这七拐八弯的迷宫小路了,因为可以让你们这些南方人感受一下西藏“暗冰”,行走在这种滑溜四周又没有任何可以撑扶物的路上,只能压低重心,时刻准备着“扑街”的结局
像极了野猫的小猫咪,又一次使我想起几天前在木如宁巴寺遇到的那只生病的老猫,不知道它后来如何了?
两座白塔前的巨大柳树
转完白塔出来傻眼了,大家都在排队等待进入一栋建筑,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关于扎寺的攻略,进来后也是无头苍蝇,走一步算一步的,看着长长的人龙,当时的念头是算了不看了继续走吧,都不知道要排多久的队伍。
后来转心一想还是等等吧,人多的地方肯定是重要建筑,大老远的来到这里错过了好可惜……事后,被自己这个决定感动
狮子的头被“绿”了?
我们要参观的便是图中最高的那栋建筑,也是扎寺最高大的一栋建筑物了
插队的人太多,前后排了半个小时才看到佛殿的大门
快到门下了才看来原来这不是一般的殿堂,而是我来扎寺最想看的一栋佛殿:强巴佛殿,可能是担心汉人不认识强巴佛,在后面特意加了个括号写上弥勒佛殿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唐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弥勒佛信仰,打着某人是弥勒佛降生的旗号公然发动“起义”,因此在唐代中后期弥勒信仰被打压,反然观世音菩萨信仰进入汉地的千家万户,俗语说的: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反倒在藏地弥勒信仰却广为流传开了,弥勒菩萨被当地人称为强巴佛,其本来说在藏区,无论是哪个藏传佛教的教派,寺庙里都必定供奉有强巴佛像。
今是今天这尊强巴佛像,却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最……由于殿内严禁拍摄(据说可以收费拍摄,具体操作不知道,估计我们也付不起那个款),但是为了在本篇游记中,给大家体会一下当时我们的震撼感,使用了下面几张强巴佛像的照片,照片均为网上搜索来的,具体摄影人不详,但十分感谢他的创作
年前(年),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名工匠历时四年多铸造了扎什伦布寺内,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鎏金铜佛——强巴佛
站在一楼殿堂抬头看到强巴佛巨大但慈祥的脸庞。
整座佛像的修建共耗黄金两、黄铜23万多斤。
佛像眉宇间白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
强巴佛蹲坐在高达,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肩宽,脚板长,手长,中指周长,耳长
在很多游记或介绍都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大概的意思是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
其实这是误导众生的行为,世间哪有什么掌管未来的佛,其实强巴佛之所以在藏传佛教如此被重视,原因只有一个。
强巴佛即我们汉人所说的大肚弥勒佛,严格来说不应该称为“佛”,因为佛仍众生所能修正的最高果位,弥勒佛其实应该跟观世音菩一样,被称为弥勒菩萨。
之所以被称为“未来佛”,在《佛说弥勒菩萨下生经》和别的佛教经典中均有详细的介绍: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
佛陀生前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的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那时候的人平均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弥勒菩萨才从兜率天下生,来到人间,在龙华树下悟道成佛。
《佛说弥勒菩萨下生经》载:弥勒菩萨已降神生。
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
名曰弥勒。
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庄严其身身黄金色。
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
皆寿八万四千岁。
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嫡。
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
便当出家学道。
尔时去翅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花。
高一由旬广五百步。
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
当其夜半弥勒出家。
即于其夜成无上道。
时三千大千刹土六返震动。
地神各各相告曰。
今时弥勒已成佛……也就是说,未来待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在此地球湮灭后,再过不知道多少万年十万年后,弥勒菩萨将来会降生到此地球成佛,继续普渡众生,带领众生出离苦海渡智慧的解脱彼岸……并不说弥勒掌管着未来!
从强巴佛殿出来,沿着道路往东走不远,便是扎寺的另外一座著名佛殿——第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释颂南捷)。
之所以单独给一位高僧大德建一座灵塔殿,很大的原因是班禅大师在藏汉两地均拥有无可比以的崇高地位。
上世纪中叶的西藏,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主要是年后),十世班禅大师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勇敢的负起民族和国家的重担,为西藏人民和国家民族间团结做了很多事情……
大师生前是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
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在大师圆寂后的第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
站在大殿的二楼往西方眺望,这时候的我才恍然大悟,突然间搞懂了为什么扎寺的游览路线是这样设计了,为的就是让游客、信宗参观寺庙的时候,尽量是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运动。
顺时针转佛塔、佛像、寺庙等的功德福报最大。
果然愚昧的我一开始便误解了人家的有意为之……
来感受下日光倾城、雪山绵延的日喀则
不知不觉地,我们已经爬上扎寺的高处,高大的扎什南捷殿挡住了偏南方的太阳,这里的积雪估计要到明年开春才能化了
站在扎寺的高处眺望前方的雪山,使我想起第六世仓央嘉措的那经典的道诗:“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花了两个多小时登上扎寺的“垭口”,后面便是轻松一点的下坡了……
在这里,能环视整个日喀则市区
日喀则,海拔米左右,比拉萨高出约米。
日喀则虽然在纬度上属于南方,但是在气候上属于高原温带气候,这跟中国的北方有点相似,最大的特别是四季分明。
一年四季比较干燥,夏季6—8月多雨,冬季少雨少云,每天都有蓝天相伴,不过今天刚好多云
位于扎寺最高处的展佛台
红色高大的佛殿名叫扎什南捷,又名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十世班禅大师生前曾说:“扎什南捷的建成,是藏汉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西藏广大僧俗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
大殿的屋顶,每一个角落都放置有一个金灿灿的宝幢
从火车上开始,这么多天过去了,一路以来小云都是笑容最灿烂的那个,温暖的笑容不单止给人带来欢乐,也带来更多的力量,刻服困难战胜高反的力量
游记不能没有美女+
在高处看着远处的树木,可以想像得到,日喀则是个绿化很好的城市
风光虽美,但还是要注意身心的安全。
此行为非常危险,请大家不要模仿
提未一下,在高处拍摄前记得注意周边的危险,坐着的地方往前一些便是十多米的落差,没坐稳或重心太后有翻下去的危险。
按下快门前已经让小云坐稳,不要自己随便站起来,要有人撑扶下才好起身站起来
喜欢拍照的我,却甚少自拍,所以上镜的机会不多。
说说今天的穿着,供大家参考:早上气温负十八度,中午气温约0度上身:穿着自发热的保暖内衣+抓绒衣(虽然抓绒衣跟冲锋衣可以安装成一体的,但一般情况下我喜欢拆开,分开穿,这样方便气温变化时候添减衣物)+轻薄款的羽绒服+冲锋衣下身:与保暖内衣一套的自发热秋裤+冲锋裤+增厚保暖的快干袜+雪套(雪套可以在风大的时候防止风沿着裤口进到裤管里)其它:防寒的手套、黑镜、保暖的帽子、挡太阳的帽子都要准备
看到地上的积雪了吗?拍照一定要注意安全,此行为非常危险,请大家不要模仿
此时此刻,又想起仓央嘉仓的道诗《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里的那一段落:“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在展佛台下方,我们寺庙的围墙外有一排转经筒,相信走到那里能看到宗山小布宫。
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到达围墙外,后来问了一个藏民,他说上到晒佛台那里可以出到外面的转经道上,天真的我们就这样相信了他,呵呵呵……
突然之间觉得两人的围巾颜色很搭,是商议好的吗?
早上的甜茶给力,在这海拔接近米的地方,爬几十上百级的阶梯也不费力了
抓到一个走路玩手机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阶梯走着走着不见了,只有草丛间的荒废小道
口头上说不累,其实每登几步,都要停下来用力呼吸几口,空气中的含氧量实在太太太太少了
站在扎寺最高点(展佛台)上拍摄的日喀则全景
果然,天真的我们上到展佛台上才发现,我们被藏民骗了,围墙很高门又锁住,根本没法出到外面的转山道。
只好失望地原路返回准备下山了
转山道转经筒,上到这边的高处往东看可以看到日喀则的宗山和小布达拉
下到山下,扎寺的行程也要结束了。
在扎寺门外,送蒲沁上了出租车,她要赶往火车站然后乘坐二点五十分的火车回拉萨,明天直接飞回广东去了……看着Z列车同车厢的朋友一个又一个地先后离开,心里有种道不出的失落感,我不知道离开的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遇见是一个开始,那么,离开便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吧……这明明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可是我们明明都不擅长告别啊!
嗯,千万别问我明明是谁,我也不知道好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