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拉卜楞寺的红袍

来源:拉卜楞寺 时间:2022/6/1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39.net/pf/a_6301672.html

对甘南拉卜楞寺的神往,缘于一张获国际大奖的摄影作品。作品吸睛之点有三:猩红欲滴的僧袍,漫天飞舞的大雪,摄人心魂的眼睛——纯净、明亮、空灵、肃穆。照片的背景正是拉卜楞寺。开往夏河县城的大巴,随着“哗啦”一声,车门洞开,老中少三名相貌极相似的男子出现在门洞,一例猩红的僧袍,一例黝黑的皮肤,一例明净的眼眸。从他们三人上车开始,我的目光再也没有移开。中年男子安顿一老一少坐于他的后座,又不时回头低声各种关照,目光亲爱,笑容静美。没多久,并坐的老少,双双跌入梦乡——老人酣睡的褶脸写满安详,红润微张的下唇挂着口水;少年一脸稚气,纯真的笑意不时从嘴角荡开。等到他们下车,再次聚焦全车人的目光:早已候着的人群,欢喜敬仰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老者,又低眉呈上洁白的哈达。车门关不住我的好奇,售票员答:长者是当地著名的仁波切,被人们迎去参加什么重要法会。夏河县城,就一条直街。拉卜楞寺占去了一边街的大半。街上行人本就不多,游客来去匆匆,店家挤在玲珑的货品中,所以,进出日杂店的红衣僧人,格外醒目。

自然,我们直奔拉卜楞寺。懵懂间,好像不时有门通往寺院内,却分不清哪是正门,便随大流跟进了寺院外围的转经长廊。天啦,这长廊里的经桶总也转不完——据说,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长廊达3.5公里!对于我这种佛门外的愚痴汉,很快便不耐烦了,偏离转转经长廊,爬上与寺院一街相隔的矮山。

立于山坡,俯瞰全寺:这著名的佛学院,占地面积倒是不小,不少的地方还在扩建、整修,可除了远处几座金色屋顶的大殿,满寺都是低矮的棚屋,显得有些零乱,又少有树木穿插点缀其间。这,令我多少有些失望。不甘心,下山寻一侧门,探进寺内要看个究竟。

近矮山密布的棚屋,该是僧人的生活区。只见深窄的小巷两边,等距地立着带檐的小门,门高稍过人头,大都紧闭。尾随红袍探看虚掩的木门内:中间是天井样的小院;四面是厢房,一间间似单人学生宿舍,门都开向院内;院里倒是种了些花草,春意扑面而来。巷道里檐门外,不时有聚集的红袍少年:有把玩僧帽的,有踩踏滑板的,有吃冰棍的,有玩手机的,更有相互追打嬉闹的,年纪相当小学生、中学生不等。见游客举起相机,他们便稍作收敛,或者怒目摆手。如果不是红袍在身,他们跟乡下野孩子有什么两样?而他们又常常将长长的上袍解下,再一圈圈缠上去——该是红袍太长太厚吧?

穿过大片密集的棚屋区,近县中心方向,开阔的广场街口,竖着各向的路牌,一一指向座座大殿——依着高低的地形,确有不少雄伟的大殿,白墙金顶,在蔚蓝的高天下,耀眼的日光中,那份庄严神圣突显了。这里,热闹非凡,有四处蹿走探看的花花游客,有成群快步直视的红袍僧人。一座方正高大的宝殿外,散乱着一地长筒黑靴,东倒西歪,横七竖八。我们悄然探进殿去。华丽辉煌的大殿,被整齐粗大的柱子高高擎起,满殿烛光闪耀,而中央整齐的垫阵上,黑压压盘坐着一片红,“嗡——嗡——嗡——”的诵经声,低沉、浑厚、凝重,果然震慑人心!我不觉肃然起敬,脚步与目光都格外小心。嗡嗡浩声停了,红袍们纷纷起身。突然,几团“红火”滚过来——又是少年僧,悄然拉扯、追逐,冲去白花花的大殿外。莫明其妙的我们,也跟着跑起来。原来,他们要抢穿那散乱在地的长筒靴——令我想起乡村小学散学来。

当然,中年和老年僧是另外的一番模样。中年红袍里,裹着健壮的身躯,脚步稳健,目视前方;而老年的僧人,则腰背明显驼弯,布满沟壑的脸上,目光浑浊中透出几分慈祥,腿脚自然不十分灵便。炫目日光中,置身高墙下对比强烈的僧俗服饰中,一时茫然,似乎没有看到想要看到的,又似乎什么都看到了,至于高深玄妙的佛法,就更觉茫然了。

出了拉卜楞寺,包车前往扎尕那。途中,一中年僧人搭顺风车。我很有些激动,小心翼翼地,想从他这里解答满腹的疑问。他温和却有距离地笑看我,静默了好一阵,却转向司机一阵低语。原来,他只会藏语,也往扎尕那。据司机翻译,他回答我,藏传佛教的僧人,除了不结婚,其他可与俗人无二;而少年僧,并非都是自愿,一般是其家人送来为僧学佛。

甘南,是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区,以藏语为主,都信佛教。每个村庄,最华丽最醒目的建筑,一定是寺庙。从拉卜楞寺走出的熙攘红袍,散布到各村各庙去,也就必须而不为多了。

我在想,拉卜楞寺,及其辐射地,醒目而俗态的红袍,随处可见,不过是一种寻常的职业存在形式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