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雨姗
用一些图文
来记忆一场旅行让你知道,我去了哪里,遇见了什么分享是一件慈悲又喜悦的事也许,只是因为这一眼你便更爱这浮世人间——题记夏河拉卜楞寺去拉卜楞寺,选择的是团队行。
出行从来不是一件十全十美的事,受个人心力及资源所限。
我只能给你说我遇见的风景,它们沾染了我的目光便有了些许缱绻之气。
夏河。一个多么清冽的名字。
佛门朝左。
红尘朝右。
拉卜楞寺就在这小小的夏河县城。
清康熙48年,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在这里创建了寺院。“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的府邸。
现今已传六世。
大概七八月是游客的高峰,寺院里看不见有磕长头的朝圣者。但没有关系,我知道我脚下此刻走过的每一步,都匍匐过虔诚的灵魂。我只是一个寻访着,顺着他们的气息,走一次他们走过的路,不论我有没有信仰,我都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见证这场从未历经的抵达。
在这里,所见即所得。
长长的转经筒走廊,在流动的人群中,我远远地望着它,没有拍片子。我看见有转经的老者,弓着背,她和我们不一样,每一次触摸,都有着前世今生的暗语在里面。在幽长的走廊背景里,那一刻,神秘,坚定,祈愿,温度,彼此交织升腾起来。只这一眼,就够了,已在心中定格下来。
带领我们的向导是一位红衣喇嘛。精瘦,肤色黝黑,声音温雅而有磁性。一大群人,我尽量往前走,靠他近些,这样可以听地看地更真切些。
参观了一些主要的寺院,这样厚重有底蕴的圣地,不能贪心,能领略到多少是个人的造化。酥油灯,唐卡,法器,经书,菩萨,活佛相,这些华丽又庄严的色彩稠密地滋生着一个民族的信仰。那博物馆里的旧物,它们金贵又有野生之气,玉石珠宝,珊瑚象牙,拓展着每一个人的目力。
多数寺内是不许拍照的,除了那惊艳的酥油花彩塑,佛祖、菩萨在这炫灿隆重的色彩里慈悲又光芒。所以,你要原谅我无法与你一一述来。一次的遇见不能给人全部的知和觉,更多的懂得需要后续的扩充和自身的热爱来获得。
看完酥油花,我就自由走动了。
若大的寺院,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走到哪里是哪里。
蓝天白云下,寺院的每一种色彩都让人迷恋。
红衣红墙,就是让人心动的红呀!
特别喜欢看那红衣的背影。
像一个自带故事的人。
在这里,每一种色彩都有它非凡的意义。
还是先看吧,先让眉眼沾了它的风采再说。
所有的梵宇,绝少使用金属。
整个建筑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
与自然完美的融合。
阳光下,清澈、大气、肃静。
喜这绿瓦。
和青山一呼一应。
亮丽的黄
像灿烂的阳光,温暖有力量。
神圣的白塔。我在白塔下方的台阶上坐了一会。抬眼,蓝湛,云白,山绿,清洌的不可方物。此刻,我真的可以发呆了。我呆呆地望着我的身前身后。什么也不用说,只是看着,就够了。一定要在红墙这站站才好。
有触摸才有温度。
拍完相,恰巧走来两个小喇嘛。
眼睛大而纯净。
是我想看见的样子,真好!
没有时间上山,否则,找个最佳的地点,可以俯瞰寺院的全景。
还是要上一张寻来的美图,来做个结尾。
我知道,心中的旅行其实永远不会停止。
一定,有许多我没有看见的画面。
但我依旧是个幸运的人。
因为这世间的每一次遇见都不会无由缘的发生,它们需要运气或福缘。而这所有的抵达,都会在某处维系着你灵魂的深度和亮度。
图片:尾图,来自网络,感谢遇见。
其余所有权皆归刘雨姗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