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萧易
影相:孙志军
敦煌莫高窟第窟中,有一副“张骞出访西域”释教史迹画。传闻霍去病征伐匈奴,取得一尊丈余高的“金人像”,汉武帝将其安置在甘泉宫燃香供奉,但苦于不了解名号,遂调派张骞到西域咨询,才得悉这是天竺(印度)的佛像。
尔后,平城“露天大佛”的英姿,洛阳超脱的“秀骨清像”,长安倾心的丰润之美、大佛之壮,宛如东风般反复吹向陇东、陇南直至河西走廊地域,以至影响了西域的释教艺术,而江左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也经历巴蜀给甘肃带来了南朝基因。异地与国都,粗豪与俊美,东方与西方,在甘肃这片狭长的净土上永远传扬,无止无息。
炳灵寺石窟?第龛?北魏
[多宝如来佛]
这尊佛像是北魏“秀骨清像”的代表做。
出自天水麦积山石窟第78窟壁画残片上的火头明王像则仍显示出某些西域文明的影响。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民族种族多元,艺术滥觞丰饶,在释教东传的里程中,成为疏通东方与西方、西域与华夏经济、文明的桥梁。
虽然经历历代重妆,敦煌莫高窟窟造像饱满、法相肃静的盛唐之风仍明晰可辨。莫高窟创造于公元4世纪,自北凉、北魏直至西夏、元十个朝代,千年间修建不停,是华夏现存穴洞至多、实质最丰饶、艺术极其高深的释教石窟群。
炳灵寺石窟?第窟第11龛?西秦
[一佛二菩萨说法图]
这幅创造于公元5世纪的壁画上,佛、菩萨、飞天、比丘、赡养人等抽象丰饶,画法憨厚粗豪,是华夏石窟初期壁画的代表。第窟位于炳灵寺下寺北段崖壁上部,为不法则的大型自然穴洞,现存造像76身和多幅壁画,此中第6龛内“建弘元年”的墨书题记是华夏石窟中所见最先的造像编年题记,它为炳灵寺石窟的创始年头和甘肃其余石窟的分期供给了最直接的材料。
金塔寺石窟?东窟?北凉
[中间柱及塑像]
金塔寺石窟位于肃南县祁连山北麓、多半麻河西岸的崖壁之上,历经多年的史册沧桑,目前仅存东、西两窟,均为中间塔柱式石窟。东窟中间柱四周分三层开龛造像。
二佛
飞天
坐佛三身
在有限的空间内犬牙交错、姿势互异,平面雕刻的本领使其抽象更具动感,尤以朴素稚拙的飞天抽象最为丰饶。
麦积山石窟?第窟?北魏
[释迦牟尼佛]
影相:卢援朝
佛像脸部俊美,双目微垂,严惩僧衣的裙裾层层叠叠,如花瓣般开启在台基前。麦积山石窟古属秦州,是东西南北交通的首要交汇点,既得凉州传来的西部之风,又受华夏文明的直接影响,北魏时代的初期造像就深受云冈石窟形式的影响。
金塔寺石窟?东窟?北凉
[一佛二菩萨说法图]
拉梢寺石窟位于武山县响河沟峡谷当中,前人在高约50米的崖面之上,以泥塑浮雕技法创造出一副巨型说法图景,大佛结跏趺坐于由浮雕莲花、雄狮、卧鹿与立象构成的佛座之上,面相周围,展现出北周造像特有的粗豪、奔放与憨厚,奥密的动物抽象则显示出中亚文明的影响,惋惜因宋人在其上开龛造像,佛座部份受到摧残。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中路乡灯山村,俗名“大梵宇”。第13窟东壁正中的倚坐大佛高达23米,双侧学生、菩萨、天王像也有16米高,皆为石胎泥塑造像,唐风犹存。黄羊河水库蓄水后,大佛窟下部曾在吞没区内,水位最高时大佛腹部下列浸入水中,后于年经围堰筑坝取得掩护。
第窟胁侍菩萨与学生
第窟中释迦牟尼与罗睺罗
第43窟力士
在造像上,则将神性与人性完善连接,极富习染力。
麦积山石窟?第4窟?北周
[伎乐散花飞天]
麦积山石窟造像和壁画素材和技法都极其丰饶且具备首创性。第4窟的伎乐飞天,脸面兄弟均为薄肉浮塑,衣裙璎珞则施彩绘,亦真亦幻。
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北凉
[伎乐飞天与千佛]
文殊山石窟位至今肃南县文殊山中,此中千佛洞壁画当为开窟之始的原做,伎乐飞天飞翔于玉阙栏墙之上,其下绘千佛,抽象朴素、色调淡雅沉稳,多采取西域晕染技法,与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初期飞天有很多类似之处,具备浓重的西域品质。
庆阳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带最大的一处石窟寺群,尤以开掘最先、范围最大的第窟为代表,高达8米的七佛为造像主体,之间辅以菩萨,进口双侧为阿修罗天与骑象普贤。七佛体格雄壮,直鼻厚唇,具备我国朔方民族憨厚醇厚的特性。
敦煌莫高窟?第窟?元
[曼荼罗双身修密像]
此壁画位于莫高窟第窟主室南壁东侧,展现的是密教中的男女合抱双身修习之法。据统计,敦煌石窟保管的密教经变和造像稀有百铺,从盛唐至元朝连续一直,且多集合在莫高、榆林两窟,是谋求唐密、藏密干系的极其罕见的抽象材料。而新的研讨发掘,敦煌石窟中所存的某些密教古迹以至也许直接来自密教的起源地印度。
一月晒佛节上,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喇嘛们抬着佛像施行晒佛行动。自释教传入甘肃境内,开窟建寺,塑佛念佛,崇佛的保守在这片梵音回旋的净土上,千年不休。
点击左下角“赏玩原文”,将寰球收入囊中!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