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浩浩荡荡的马群在草原上飞驰,在队伍后面扬起大团大团的烟尘,山顶上的人们也越发激动起来,无论是豪爽雄健的汉子、饱经风霜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对这次活佛亲临的盛会的期待。看着每一次匍匐至地的跪拜,每一条迎风高举的哈达,我突然怔住了,这样的虔诚从哪里来呢?为什么他们能对一件事情如此的坚信?之前还听说甘加地区人们很少饮酒的原因就是因为活佛曾经向大家宣讲过酗酒的害处,说来好笑,现代社会里那样难以根治的问题在这片土地上却不需要太多强制性的措施就能解决。而今天的香浪大会,更有很多人是一大早就从县城或其它村子赶来参加,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些身份各异的人们放下所有的成见聚集在一起?自诩文明的我们真的了解信仰吗?人群从中间散开,让出一条宽敞的道路,僧人们搀扶着活佛向营地中央的帐篷走去,众人全都双手合十,静静低垂着头颅。在伸手就可触到天空的地方,却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的目光离开脚下的大地……虽然承载了如此厚重的信仰,活佛年迈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却显得更加伟岸挺拔。活佛进入帐篷后,人们就在帐篷外的草地上围成一个大圈,等待着接下来的香浪活动。我们也趁这个机会爬上对面的山坡,从高处俯瞰了这片临时搭建的营地的全貌。活动很快就开始了,首先迎来的就是哇代村小学孩子们的独家专场,既有身穿民族服饰的高年级孩子们带来的群体舞蹈,也有怀抱着曼陀铃的低年级小男孩的个人弹唱,一首舞蹈或歌曲结束后,孩子们就会躬身走到活佛的面前,恭敬的接受活佛送给他的礼物,每当这时,场下总是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大人们也加入到了香浪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我们坐在圆圈的外围,为接连不断的精彩表演鼓掌叫好,也在笑声中和大家一起分享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快乐。在活动暂停的休息时间里,我们还结识了两位藏族姑娘,没有太多的客套和隔阂,我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聊得越多,我越惊讶,也越感动,因为她们从未表现出半点对我们的防备和不信任,反而是拉着我们问东问西,让习惯了城市里“不走心”社交方式的我们一点点敞开了心扉。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次短暂的相识会成为我们接下来幸运之旅的起点。休息过后,我们终于等到了这次香浪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赛马。只见周围的藏族汉子们纷纷紧好装束走下山坡,牵着爱马向远处比赛的起点进发。赛道不长,大概只有一千米的距离,我们所处的位置刚好可以清楚看见比赛的全貌。随着人群中传来的一声惊呼,比赛开始了,五六个藏族骑手风驰电掣般冲了出去,尽管距离很远,但我似乎可以听见马儿因全力催动肌肉而喷出的沉重鼻息和飞奔中的马蹄用力砸在地上的“哒哒”声。很快,第一组的结果就见了分晓,获得第一名的骑手收获了一副漂亮的骑具,心满意足的向朋友们炫耀着自己的奖品,而未获名次的骑手也都领到了一瓶算是安慰奖的饮料。赛马全部结束后,一直在看台上大饱眼福的我们也心痒难耐,想要体验一下策马扬鞭的豪迈,但苦于人生地不熟,实在不好开口去问,只能在原地望洋兴叹。就在这时,刚才在聊天的藏族姑娘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困难,于是帮我们向她的亲戚询问能不能骑一下马,获得了主人的同意后,我们就小心翼翼的接近了正在吃草的马儿,在主人不断的安抚下一脚踩进马镫,另一脚赶忙跨上了马背。成了!这匹黑色的公马并没有调皮或是表现的烦躁,而是和我们在主人的带领下绕着空地走了一圈又一圈……骑马的感觉固然美妙,但可能是不熟悉马儿的原因,直到双脚都着了地,我的心才从嗓子眼里缓缓落了下来。“挂真切!”我们一个劲的向那位藏族姑娘道谢。太阳快要落山了,本次香浪大会也进行到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拜活佛。按照青壮年男子最先,妇女老人和小孩其次的顺序。大家纷纷拿出了洁白的哈达,准备接受活佛的祝福。没有哈达也不了解拜活佛的规定,理所当然的,我和另一位志愿者打算直接下山回家。我们刚刚收拾好背包准备离开之际,那位藏族姑娘突然对我们说,“要不我借你们两条哈达,你们也去拜一下活佛吧,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们俩相望无言,只能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满溢的惊喜和感动。就这样,我们也和这些藏族朋友一起,排着队献上哈达,低头接受了活佛的祝福。走出拥挤的人群,我摸了摸刚刚被活佛拍过的脑门,不由得自己笑出了声。香浪、活佛、信仰……尽管我还没有了解这一切背后真正的意义,但我很感谢能在这次盛会上被你们宽容的接纳。文编辑善觉维儿巴:胡珺涵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