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源于安多地区,是藏族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佛教后弘期之策源地,这里拥有特殊的宗教地理、奇异的人文景观以及雄厚的宗教基础,歌舞音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更为宗教寺院所拥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佛殿音乐“道得尔”不仅以神秘的色彩和独具的形式服务于宗教,而且以特殊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了藏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化,传统沿袭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让世人感知、回味、获益。
拉卜楞寺的佛殿音乐,有着独特的传承和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历代嘉木样大师的关怀下,这支被安多藏民称为“道得尔”的乐队一直发展、延续下来,成为拉卜楞独有的文化形态。拉卜楞寺音乐与汉代佛教音乐相似之处,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都使用汉族乐器管、笛、笙、云锣,而乐曲,则汉、藏兼有,其中的汉族乐曲也带有某种藏族的风格,细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全寺性的大型宗教活动中的佛殿音乐。1、举行“伊扎”。正月初一晨,嘉木样活佛接受全寺僧众的祝愿,即叩首、敬献哈达。其时,艺僧一定要奏乐作舞,乐队由六人组成,鼓手两人,唢呐两人。2、毛兰木法会(晒佛节),此会于每年正月十三日午前举行,为期三天。数百僧众列队,“花身土地”领先,边跳边舞,器乐齐鸣,众僧抬大型唐卡画到寺南山处举行晒佛仪式,乐队伴奏,鼓钹齐鸣,佛灯照耀,僧众诵经,庄严肃穆。
3、七月法会,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此会最为隆重的是七月初八,大经堂前广场坐满僧众,在乐队的伴奏声中,跳法舞者翩翩起舞,其乐队司鼓两人,击钹三人,吹大号一人,击九云锣一人。4、亮宝法会,于每年二月初八举行。伞盖队手持宝伞,乐队手持乐器,其余数百僧众各人均手持珍贵文物一件,绕寺一周,然后回讲经院,在乐队伴奏下沙弥作舞,舞罢即结束。5、燃灯节,于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举行,为期三日。白天各殿堂全部开放,僧俗煨桑焚香,添油叩首,绕转经轮。晚上殿堂僧舍燃灯,僧众诵经,乐队奏乐,以示纪念。
第二类。各学院宗教活动中的佛殿音乐。1、时轮金刚法会,此会由时轮学院举办,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备彩土供、修时轮金刚曼荼罗,选高僧十余人舞蹈诵经,乐队奏乐,乐队中吹法螺一人,吹唢呐一人,击钹一人,击鼓一人。2、禳灾法会,由金刚学院主办。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在图丹颇章院内由具有十年表演经验者四十余人,头戴护法面具跳法舞,由二十人组成乐队伴奏,乐队击钹五人,击鼓十四人,吹大号二人,吹骨笛二人,吹唢呐二人。
第三类。僧俗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中的佛殿音乐。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央移”,意为诵经咏唱调,这种经文,标有音调,音普呈波浪形,此起彼伏,突高突低,难度较大,咏唱时必须经导师指导方能吟唱,力求准确无误。“央移”系续部学院僧侣的修习课程,其中又分显宗和密宗两类。显宗类可允许显宗学院经头吟唱,按照规程也可传授,如《具德吉祥多门殊胜之法事音谱善缘妙喉饰丽》。密宗类仅限于密宗学院的学僧学习,学习时根据所授戒律,由师徒密传。另一种为“嘛呢”,意为六字真言调。通常僧俗念的六字真言,音调比较单调,只是诵读而已。而在宗教节日里,尤其是逢古历四月初的“乃过日”和十五日的“娘乃节”,拉卜楞附近十三庄藏族妇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聚集在寺院周围,高声诵唱六字真言,绕寺转经轮,其有独唱的,也有合唱的,音域宽广,优美动听,唱词仅限于六字。
“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佛教音乐就是一个修行的法门,是普度众生的法门。佛乐能够使人走入善境,至善至美,“为美最乐”。据史籍记载,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就用音乐传教,感动了远近许多野蛮的人,皈依佛门。近年来,拉卜楞寺佛殿音乐乐团走出寺院,不但参加大型的公益演出活动,而且出访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赢得广泛赞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