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随着全国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和各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的召开,各地年的旅游成绩单和年的旅游工作目标也陆续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继广东和江苏之后,山东、四川和浙江的旅游总收入也突破了1万亿元,正式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均旅游消费亦有所增长,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良好势头。
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次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有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
年旅游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有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重庆、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和西藏等。
纵览近年数据不难发现,年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全省旅游总人数达9.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03亿元,增长33.1%。据统计,贵州年共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亿元,旅游业成为贵州支柱产业;年共接待游客7.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国第二位,旅游收入挤进全国前三。贵州旅游业可谓大踏步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年云南省除了接待海内外游客6.88亿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增长22%)之外,对旅游市场的整治也颇有成效,旅游投诉量在系统全国排名21位,较年下降15位。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旅游市场正持续向好。
得益于港珠澳大桥开通等因素,年港澳旅游业整体表现理想。年访港旅客约万人次,较年增长11.4%,创历史新高。其中内地访港旅客超过万人次,较年增长14.8%。自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开通,内地访港旅客大幅增加,其中内地访港过夜旅客超过万人次,较年上升7.4%。年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仍位居澳门客源地前三,内地旅客超过万人次,上升13.8%。年澳门入境旅客超过万人次,同比上升9.8%,创历史新高。
总的来说,全国旅游业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良好势头。入境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均实现突破,旅游扶贫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比如,河北省全年完成旅游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2.4%,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1.7亿人次,总收入近亿元,通过旅游产业脱贫4.6万人。
在总结年的旅游成绩的同时,各省也提出了年的工作计划与展望。尽管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并不相同,但一些关键词还是不约而同地被反复提及。
1、文旅融合,宣传营销全面布局
在各省工作报告提及旅游业之时,“文旅融合”成为出镜率最高的一个词。
重庆将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深化文旅融合,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构建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都市旅游、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世界温泉谷等项目集群,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山西提出年将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旅游布局,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力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建设,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辽宁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整合旅游资源,集聚产业要素,推进文旅融合,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形象品质,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建设5个旅游主体功能区;湖南欲促进文旅融合,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丝路荷花国际文化旅游城等重点项目。
福建提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演艺市场,扶持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办好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更好满足群众文体消费需求;湖北将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支持3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贵州欲巩固提升“多彩贵州”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引领全域文旅产业发展龙头企业。青海将推进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和景点。
此外,上海提出年将深入实施“文创50条”“旅游30条”,努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在成都召开四川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黑龙江将办好第二届旅发大会,并表示文化产业要以文旅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为牵动,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
2、转型升级,创建优质景区
对于许多省份来说,“门票降价”是贯穿全年的工作,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是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景区及旅游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但降价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为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景区的转型升级理所当然地成为年的旅游工作重点之一。
比如在年省内梵净山刚刚成为5A景区的贵州,就提出年要打造山地旅游升级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高品质开发山地旅游业态,培育壮大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高标准优化山地旅游服务,严厉惩处损害游客利益行为;高水平完善山地旅游设施,加快建设“快旅慢游”体系;高端化发展山地旅游装备制造,开发生产索道、登山、露营等旅游装备。
陕西表示要积极创建延安革命纪念地等5A级景区。山西也提出要高水平打造龙头景区,做优做强现有5A级景区,再建设一批高等级景区。
山东将加快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沂水县萤火虫·大峡谷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指导微山湖、千佛山、周村古商城等5A级景区创建,支持临沂汤头温泉、威海好运角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取创建1-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甘肃年更要完成8个大景区改革建设年度任务,力争张掖丹霞创建为5A级景区,争取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和官鹅沟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启动拉卜楞寺和敦煌雅丹等5A级景区创建工作。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现有景区转型升级,扎实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无疑也是各省的工作重点之一。
3、旅游扶贫依然备受瞩目
随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村脱贫”成为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规划要求,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