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自我隔离第十四天,人世间除了善与恶,还有

来源:拉卜楞寺 时间:2024/10/8

自我隔离第十四天,人世间除了善与恶,还有最值得信奉的良心!

我在旅游的时候比较偏爱隐藏在深山里的禅林古刹,应该说逢寺院庙宇必进入朝拜,尤其喜欢这幽静的环境和僧人们表现出的淡泊心境。每每听到晨钟暮鼓与大和尚们的诵经声,都能换来心灵上的安宁,仿佛洗涤掉了满身的世俗尘埃!我曾幻想有朝一日卸下重担也能够归隐禅林,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行者,如果能够济世度人那将会是一辈子的功德。这个想法让我深爱寺庙里的一切,哪怕是单调的木鱼声。

深山隐古刹

前些年热衷于徒步旅游,于是就有机会接触许多偏远处的寺院庙宇。最初因仰慕去过位于河南登封市少室山下的少林寺,曾迷恋这座古刹里浓郁的人文气息,尤其是六祖堂、塔林和碑刻,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记得那时是暮冬时分,地上还残留着未来得及打扫的落叶,几只昏鸦徘徊在枯树枝头,时有香火焚烧的烟雾弥漫在庭院里,匆匆而来的小沙弥不知在忙碌些什么?与我合十后便即擦肩而过。

登封少林寺塔林

登封少林寺

在找了一个偏僻所在后,一个人独坐等候,只为听到那恍若隔世的木鱼声。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前生便是某一寺庙里的小沙弥,每日里忙碌于繁琐的杂事中,只有听到晨钟暮鼓和敲击木鱼发出的笃笃声,心里才会莫名感到安宁。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佛缘”,但那声音确实似在召唤我一般!所以,我觉得我是回来了,亦或者是我本来就属于这里,从未离开!这深深古刹如是我的归宿!

登封少林寺

以至于后来传闻少林寺因商业化太严重而被网友吐槽,我仍不太愿意相信!此后我有机会徒步大西北,去了塔尔寺和拉卜楞寺,便又接触到了藏传佛教,给我的感觉喇嘛们似乎是更加虔诚的修行者,是更纯粹的佛教徒。他们几乎都不善于与人交谈,只是在机械性地重复着做自己的事,那一张张黑红的脸和一双双善意的眼神似乎能够洞察一切!我有幸与一位喇嘛大师交谈,当问到佛是如何拯救世人时,大师露出憨厚的笑容说:“你去求他、问他嘛!”便再也没有了回声!

甘南拉卜楞寺

甘南拉卜楞寺的喇嘛大师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后来我又去了大大小小几处寺庙,得到的答案都是比较隐晦的说法,所以至今迷惑不解。这些天蜷缩在家里作自我隔离,忽然就想通了,佛的大智慧是在于警醒世人,却不能直接拯救世人脱离贫困与苦难!当大难来临时人人自危,生命如浮萍,这时便会有一些怀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出现了,他们(她们)俨然是佛的化身,勇于承担济世救人的使命,不惜自己身处险境,只因他们(她们)有一颗扶危度厄的佛心!

佛祖可以化身为万万千千

他们(她们)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这些人或许就在你身边,他们看起来都很平凡,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她们)身上有佛的光芒!如80多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如满脸稚气的年轻护士;如站在对面不相识的医生夫妇;正是他们(她们)在努力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病毒疫情展开面对面的交锋。还有更多的人怀揣着天地间那颗最正义的良心,奔波、驰援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于是,在这场灾难面前我见到最拙劣的“恶”,也看到了最无私的“善”。

战斗在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疫区武汉的天使

灾难如同一块试金石,心中的“佛”没能够出现,是一群身穿白衣的平凡人在力挽狂澜,是无数手捧良心的正义之士在无声奉献!所以我决定放下心里的执念,与其寄希望于“佛”的拯救,不如信奉天地间那颗代表正义的“良心”!因为只需心怀善念,手捧良心,人间自然处处见“佛”!

你无愧于天地、韩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