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十,通过数字了解佛教文化里的一些基本概念
文/舒放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文化,语言)都有相应的方式方法。比如对汉语而言,是从笔画和拼音同时入手,掌握汉字之后再学习语法。一些使用字母文字的国家,在对孩童或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时,是按字母顺序展开相对应的单词进行讲解。如英文,从字母A开始,挑选以A开头的单词进行阐述。通常而言,这种讲解信息量很大,而且通过旁征博引,会增加学习者的兴趣。今天,我们也先用类似的方法,挑选和数字一到十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加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数字一
一乘:是指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佛法。乘,原义为交通工具,在佛学中指抵达彼岸(证悟)的方法。一乘之说,首见《法华经》,所以《法华经》被称为一乘经。
一劫:劫是佛教中的时间单位,一劫是指一个世界成、住、坏、空的过程,时间约为13.44亿年。
一切有部:是小乘佛学里“说一切有部”的简称,来自三乘四宗。
一切有情: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有情,佛教用语,最通俗的理解是指具有生命的众生,生命在此处对应的是性命,这个概念和素食有密切关联。
数字二
二执:指“我执”的两种状态,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比较好理解,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法我执是指执著于“法”,便成所知障。
二空:我空、法空。对应二执。
数字三
三宝:佛教对佛、法、僧的称谓。
佛教三大流派:指我国境内由于传播路线和地域不同,而形成各有特色的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三身:指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
三皈依:佛教将皈依佛门称为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
三法印: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最基础的理念,是验证鉴别是否属于佛教的标准,犹如世间的印章,故名三法印。
三业:业指众生凡有意识的行为,属于因果环节的过程。业根据相应的果报分为善、恶、不善不恶三种。三业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即身业,口业,意业。
三界:佛教关于世界的空间概念,包含众生六道轮回的所有界域。由下往上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每界又分为不同等级。同一界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众生,同一众生也可分属不同的界。
西方三圣:西方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四方三圣为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胁侍菩萨。
三恶道:六道轮中的下三道。地狱,饿鬼,旁生(畜生)。
三毒:指贪、嗔、痴。由于会损害有情众生的性命和慧命,所以称毒。
数字四
四大:佛教中指构成世界万物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称为四大。
四圣谛:苦,集,灭,道。通常四圣谛和三法印同时出现,互为印证和解说。
四重恩:佛教里指得遇今世最需要感恩的四个恩德,即父母,众生,国土,三宝。四重恩之说见《心地观经》,更是佛教回向偈的具体内容。回向偈全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四生:指六道中通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四种方式繁衍的众生。
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在我国汉地的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
数字五:
五戒:佛教的基本戒律,也叫居士五戒。指不杀生、不饮酒、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五蕴:五蕴为色、受、想、行、识,指众有情身体和心身现象的总构成。
五大:前文提到的四大,加上“空”,称为五大。
五明:是藏传佛教(藏族)学科体系的传统分类法。分为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五眼:指从凡夫至佛位不同层次中,根据观察功能的不同,所对应的眼识。由低到高,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姓财神:也叫五色财神,为藏传佛教中主司财宝资粮的护法神祗,分别是绿、白、红、黄、黑财神。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指现今具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教派,分别为:宁玛、萨迦、噶举、格鲁、觉囊。
数字六: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道:指一切有情众生轮回的六种生命形式。分别为:天、阿修罗、人、旁生(畜生)、饿鬼、地狱。前三者称为上三道,后三者称为下三道或三恶道。
六大格鲁派寺院:拉萨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青海塔尔寺和甘肃拉卜楞寺。甘丹寺为格鲁派祖庭,为宗喀巴大师亲自修建;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出生之地。
数字七:
佛前七供:供奉于佛前的七种供品。有不同版本之说。如香、花、灯、璎珞、宝盖、幢幡、衣;以及水、火、灯、香、花、茶、饭和水、(浴)水、花、香、灯、油、果(或音乐)。
过去七佛:指过去劫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和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众:指佛陀七种不同身份的弟子。其中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意译学法女,受沙弥尼戒仰修比丘尼戒);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
数字八:
八大菩萨:除文殊、观世音、普贤、地藏四大菩萨外,八大菩萨在各地各教派中有所不同,根据《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
八识:眼、耳、鼻、舌、触、意、末那、阿赖耶识。
八塔:常见于藏传佛教寺院,为纪念佛陀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项重要事迹。从左到右分别为:聚莲塔(出生)、菩提塔(成道)、多门塔(弘法)、神变塔(战胜外道)、天降塔(为母说法后重返人间)、息诤塔(平息内部纷争)、尊胜塔(延寿)、涅槃塔。
八宗:指汉传大乘佛教出现的八大宗派。三论宗,法相宗(唯识)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真言宗)。有时加上小乘佛教的成实宗、俱舍宗,称为十宗。
数字九
九地: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切有情所居居住的地方,共为九地。其中欲界为五趣杂居地。五趣也叫五道,六道中除天道之外的其他五道。色界分为四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地。
九有:九地的另一种叫法,因这九处地为有漏业因的果报,故称九有。
九食:佛教指九种食物,除第一种段食为普通食物之外,其余八种均为“精神食粮”,见《增一阿含经》。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
九大象征:指代表佛教的九个象征物:塔、经轮、莲花、光相、“卍”字符、念珠、菩提树、曼陀罗、六色旗。
数字十
十大弟子:释迦牟尼佛众多弟子中最为杰出的十人,称为十大弟子。分别为: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连;头陀第一摩诃迦叶;解空第一须菩提;多闻第一阿难;持戒第一优波离;天眼第一阿那律;说法第一富楼那;论义第一迦旃延;密行第一罗睺罗。
十相自在: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资具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在藏传佛教中,有十相自在图。
十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种善业。
十方:佛教中关于方位的名称,指东、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西北,加上、下合称十方。佛家把寺院称为“十方常住”。
十法界:十法界即六凡四圣。六道轮回中六凡和脱离轮回的四圣合称十法界。分别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佛教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