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吐痰应遭训斥
养家糊口且慢着急
文/苗林
夜里的温度降到了十度以内。老姜入睡前没有打开电褥子,只盖了一床被子,还是非常暖和的。起夜的时候打了个寒颤,脑门也有些凉。天亮了,从窗子里看街面上,人不多,一位骑自行车的藏民只是外面加了一件厚厚的外套。
来到楼下,不大的餐馆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早餐无二,还是兰州拉面,另外配给一个熟鸡蛋和一盘咸菜。老姜正要尝一口拉面汤,就听餐厅的一角十分刺耳地传来了一声吐痰的声音,那声音从在口腔里打转到吐到地上,听得真真切切,一直传导到餐馆的每一个角落。立刻引起了一位广东游客的不满:“你怎么这样不讲公共卫生啦?我们这么多人都在这里一起吃饭,怎么可以随地吐痰啦!要讲点公德啦。”那吐痰的是一位中原口音的大妈,极力为自己辩解。广东口音的男人慢条斯理与吐痰的大妈犀利的辩解明显处于语言的下风,更引起其他游客的不满。一位声音高八度、说着纯正普通话的女士训斥道:“你随地吐痰就是不对,还无理狡辩。现在是疫情期间,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像你这种不讲公德、强词夺理的人还有脸出来旅游,真给你们家里面的人丢脸。以后大家都不要理她。”争吵声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老姜这时才喝了一口面汤,跟昨天一样,汤挺咸的。司机张师傅凑了过来:“你怎么不放点辣子?过一会儿你看我舀一大勺辣子,再倒点醋,那吃起来才痛快呢!”
上午游览拉卜楞寺。寺庙占地挺大的,是游览区也是藏民的居住区。不过不买门票是混不进去的,就是混进去了,也要时时经得住景区内工作人员查验身份证和门票。寺庙林立,金碧辉煌。大街小巷之内,到处可以看到藏民的身影。老姜只记住了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走廊。至于黄教和本教的区别,老姜想:“回家以后到百度上再去搜一搜吧。”
来到转经筒长廊。这里也是有规矩的,每个转经的人必须顺时针的朝一个方向行走和旋转。似乎也要按照一定的速度向前行走。几位游客想停下来拍照,总是被后面的人催促道:“抓紧走,不要停。”
那么多大殿,要想都参观过来,一两天的时间也未必能行,看得多了又似乎都差不多。在其中感受一下庄严的氛围,感受一下信教藏民的虔诚已经很满足了。
团队的人陆陆续地回到了大巴车的跟前。中午的天气有点热了,张师傅打开了车上的空调。老姜问:“现在旅游放开了,你们的日子该好过了吧?”
“还是你们退了休的好啊。这疫情快三年了,一点不受影响的就是你们这些人。咱们都着急,可是着急跟着急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着急,没有钱可挣,家里面还有等着吃饭的老婆孩子。你们也着急呀,疫情没有好转,在家里憋的难受,钱花不出去,不能出来玩儿。”
按照旅行社和当地防疫要求,游客需要到游客中心做一次核酸检测。王导说:“大家尽管去排队做核酸。做核酸的钱我已经交过了。”
依然是在夏河县白云大酒店用过午餐。车子向甘南藏族自治州腹地继续行驶。昨天车窗外光秃秃的山峦,此时慢慢地披上了绿装。草开始返青了。坐在车里也不再枯燥。很快来到了桑科草原。正如“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一眼望去山峦起伏尽是绿色,近处经幡招展,一顶顶帐篷色彩斑斓。“是蒙古包吗?”不管他了,是心仪的草原,是梦中草原该有的样子。
不远处的郭莽湿地也能与牦牛近距离的接触。天忽然暗了下来。此时才意识到,一路行来已经到了若尔盖草原。这里天气多变,晴雨无常。眼前的草地,在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是夺命的泥沼,那染遍千山万水的绿草根是红军战士用来充饥的。
6.29
壹点号畅叙幽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