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背依凤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大夏河静静地从山脚下流过。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在卜楞,盈目的除了蓝天,便是鲜艳的红色。那是放眼皆是的喇嘛。喇嘛们披着袈裟,随意地穿行于街市与庙宇间,视出世人世的门槛如无物,想来并非刻意修行而得,却是天生的大自在。
拉卜楞寺多个转经筒,环绕整个寺院绵延数公里,很是壮观。长长的转经路,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耳边那经筒“呼啦啦”的转动声,把一切烦恼都抛在了身后。虔诚的朝拜者,缓缓往前走。一手轻摇铜质的小经筒,一手拨动墙边耸立的用黄铜包裹着的大经筒,看着筒上刻有经文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口诵六字真言,边诵边转动以达到诵经时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彻悟人世的玄机,获取解脱的力量和自立的信心。经轮的手推木柄,光亮而弯曲,多少年来有多少只手在这些桶上留下印痕又被太阳多少次照射凝固成永恒的纹路。经轮默默地转动,木柄上的凹陷,承载着人们的祈祷和期盼寺前是奔流的大夏河河水架朴拙的木桥横架于河上,桥身上挂满了经幡,用来超度、祭奠亡灵并向神祈福。寺的对面是美丽的风山,树木苍翠,一个大大的晒佛台倾斜地建在山腰。在这条路上走一走,你会被那携带着千万人信念的气场所感染,不由得心胸爽净,虔诚至深终于面对着拉卜楞寺了,只见崇楼万宇,鎏金铜瓦歇山式顶楼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寺庙是辉煌的那般宏大而错落有致。数百年的经营,虽经战火,而向佛的人们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寺庙的色彩是如此地浓重,那些对比鲜明的颜色:大块的红、黑、赭,以及绿、黄、白、金……竟然在高原的蓝天黄土间如此和谐而凝重,安详而圣洁。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呢?布幔是黑色的,上有白色的瑞兽,拱着一个心形的图案以及八宝图。还有殿顶的金塔与各样雕像,以及每一座殿宇中那色彩纷繁富丽、结构精细异常的唐卡绘画、堆绣编织及通真的酥油花。中午11点是僧人第二次上早课的时间,不时知从哪里冒出的几个喇嘛匆匆地走过,可一会儿又消失在屋宇中。不多久,大经堂门前的石板上便横七竖八地摆放着脱下的僧靴。走进大经堂,眼前一下子暗了下来。一股浓重的酥油味扑鼻而来,大殿里点着几盏酥油灯,小小的火苗都笼罩在一团团黄色光圈中,这使得大殿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神秘而未知,让人肃然起敬。
殿内的一排排坐榻紧密排列,举行全寺性集体诵经时,里可容纳近位僧人。高大的殿柱上围满了绣工精湛的彩帘,上面的金丝、银线在摇曳的烛火中闪出点点微弱的光,像暗夜中的星星,似真似幻。四壁绘制着佛教图案,美丽的唐卡从屋顶悬挂下来,与之相映生辉。殿内供奉的菩萨、佛塔、法器都是用金、银、铜、象牙、檀香木等不同的材质精制而成,工艺令人惊叹。突然朗朗的诵经声扑面而来,不可思议的是诵声是那样的厚重,完全不像是从喉咙里发出,胸腔共鸣的诵经声合成一气,声声激荡在你心灵深处,对佛的敬畏油然而生。默默地站在大经堂内,听着那一句也听不懂的经唱,放松你此刻的神经吧。响彻云霄的诵经声能洗涤凡人的污浊灵魂,大经堂屋顶上金色的法轮幢幡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风幡在风中猎猎飘动,虔诚的信徒依旧在绕着寺院做等身长头。远方白得耀眼的云彩正在升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