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和拉卜楞寺不同,不是一个寺院的名称,而是整个村镇的名称。
郎木寺也是甘南旅游的必经打卡地之一,一般都会以郎木寺做个中转,去看看附近的赛赤寺、格尔底寺、花湖、若尔盖草原、然后奔向扎尕那。
这是郎木寺、花湖、若尔盖草原、扎尕那的行车路线图。5小时的时间是从郎木寺出发,整个路程的时间,不是只到若尔盖草原的时间。
郎木寺横跨甘肃和四川两省,这条岔路的两个方向,一边是甘肃,一边就是四川。基本上来旅游的,都会在这里拍个照。
郎木寺有两个寺庙,一个是甘肃的赛赤寺,一个是四川的格尔底寺。
因为郎木寺特别小,吃完晚饭,也没什么可转的,所以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早早也就醒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吃完早餐,赶去赛赤寺。
因为比较早,赛赤寺还没什么游客,甘南旅游确实比较辛苦,可能大部分游客,都在美美地睡懒觉吧。
看着空无一人的赛赤寺,包场的感觉,真好!
这是赛赤寺入口的一个金顶白塔,金碧辉煌。后面大殿的金顶,也是金碧辉煌的。
寺中到处都在修葺,路在修,殿也在修,到处都是破土动工的痕迹,所以一共也没拍几张照片。能够选出来的,就更有限了。
这个红色的大殿里面,正要上早课。有个喇嘛从山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下来,飞奔进去。
多米的海拔啊!我走路都喘,如果用那样的速度奔跑,估计直接倒地不起了。
看来适应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最后的正殿,看着好高的样子!
其实,没几步台阶,但就是累得不行。
上到这个大殿的路,也在修,还需要爬一小段山路。我们是踩着旁边排水渠的边沿,一点一点走过来的,好危险!如果游客多的时候,很容易被挤落掉下去!恐高的人慎行!
爬上去之后,返回身赛赤寺的这些大殿看起来都特别新,不知道建了多久。据说汶川地震的时候,寺院损毁还是比较严重的,不知道具体损坏到什么程度了。
这是山顶的正殿,金顶飞檐,很是壮观。
赛赤寺很小,比拉卜楞寺小很多。但是单个殿堂还是很大的,而且建筑风格、特色很明显,精致华美的程度,也毫不逊色。
大殿前的装饰,华丽精美。
殿中的佛像,我没有拍照,一般寺庙供奉的佛像,我都是不拍的,算是一种尊敬吧。
出了大殿,在旁边休息了一下,想享受一下这属于清晨特有的、宁静的美好时光。
正歇着,就听到快速的脚步声,低头一看,两个女孩顺着大殿楼梯的石阶,跑了上来。
两个女孩大概有13、4岁的样子,1米5左右吧,有着当地人特有的长相和高原红。
停下来后,一个女孩定定地看着我,说:姐姐,给一些钱买书吧!
这是她的原话,说的是给一些钱,而不是给一点钱。
我打量着她,问:你要买什么书啊?
她一愣,可能没想到我会这么问,迟疑了一下,说:成语故事书。
我笑了:那你给我讲一个成语故事吧。
她仰起头,眼珠儿转了转,然后看向跟她一起来的另一个女孩儿。
那个女孩儿只看了我一眼,就把头低下了,一直都不抬头,也不说话。
第一个女孩就用胳膊肘杵她:你说!你来说!
那个女孩儿任她一下接一下地杵,就是不说话。
她又看看我,见我没有改变决定的意思,就接着杵,一边杵一边小声嘟囔:你给她说一个啊!你说啊!
另一个女孩头越来越低,都快垂到胸前了,只能看到脑瓜顶,一个字都不说。
然后,第一个女孩突然一抬头,用特别强硬地语气,跟我说:姐姐,你就说你给不给钱吧!
我怒极反笑: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我必须得给你钱,是吗?
她又看了我三秒钟,见到我目光中的寒意,把头一歪,想了想,拽着另一个女孩儿走了。
另一个女孩儿临走时,特别羞愧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跑下了台阶。
这是赛赤寺大殿的金顶。
虽然是鎏金的,但有一股浓浓的铜臭,铺面而来。
金顶白塔的赛赤寺,何时能净化理直气壮伸手要钱的灵魂?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偶然的案例,谁知,在我们从花湖回来,路过红星乡,我买水果的时候,又碰上了一波。
红星乡路边有几个卖水果的摊位,我选了一个看上去稍微好点儿的,买了些葡萄和桔子,正掏钱准备付款的时候,来了父女俩。
父亲是个40来岁的大叔,黝黑粗壮,精神矍铄。女儿也是13、4岁的样子,来了就直接去看蔬菜。
父亲支起自行车后,看我正在往外掏钱,就来到我身边,说:哎,给点钱花花!
因为他有些口音,我当时没听清楚,以为他在和老板娘说话。
他见我没理他,就用手扒拉我胳膊,又说了一遍。
语气特别强硬!特别理直气壮!
我最初特别惊讶,继而转向愤怒!
我特别讨厌不熟悉的人跟我有身体接触,脏不脏都不知道,还是一个理直气壮伸手要钱的!
有话说话,干嘛动手?!
那个大叔见我不说话,接着说:给两块钱花花!就两块钱!大家都是中国人,应该互相帮忙!给两块钱花花!你又不缺两块钱!
我转过头看看卖菜的大姐,大姐把眼光避开,撇了撇嘴。
我当时就明白了,原来卖菜大姐也觉得这种人给他们当地人丢人!
于是就说:赶紧给我找钱!
大姐主动给我抹了零头,把称好的水果和找剩的零钱递给我。
大叔还唐僧状不停地重复:哎!就两块钱嘛!大家都是中国人,你又不缺那两块钱!给点钱花花!
他的女儿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尴尬羞愧的表情。
我们总说,熊孩子!熊孩子!
熊孩子是哪里来的?
一定是有个熊家长,所以才会有熊孩子!
一个人有良好家教的孩子,一定不会不懂礼貌;但一个能理直气壮向陌生人伸手要钱的孩子,一定有一个类似于这个大叔这样,理直气壮向路人要钱的熊家长!
这是我们整个西北旅游,行程近1万公里,唯一碰到的,两起路人理直气壮要钱的事例!
都发生在郎木寺。
最后,放一张从赛赤寺山顶大殿下来的时候,拍的白塔吧。
白塔后面,阴云密布,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金顶白塔赛赤寺,何时能净化理直气壮伸手要钱的灵魂?
本文图文皆为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