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我,该怎样形容甘南的美?我想我会说:它就像一个让人痴迷的梦境,虚无缥缈,爱而不得~
扎尕那甘南位于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甘南其实不是甘肃南部的简称,它是一个行政区划“甘南藏族自治州”,现在的甘南旅游是以甘南自治州为中心的旅游地域。据记载,甘南在新石器时代的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居住,生活在这里的羌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部落联盟,或者依附于中原王朝,秦朝之后,逐渐被中原管辖。
甘南地图三年前的六月,我终于抵达了心心念念的甘南,当车子行驶在草原天路上,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窗外目之所及之处,铺满了惹眼的绿色,偶尔会有几只土拨鼠突然从洞里窜出来,扰乱我的思绪,也带给我一丝惊喜。
若尔盖草原土拨鼠地处高原之上,又被赋予了佛教信仰,藏区的草原总是显得神圣、纯净、庄严,一路上经过的山顶、山口、河边、路旁以及寺庙旁边都有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此刻的天与地,和谐极了。向导告诉我们说,经幡上都印有佛经,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认为,经幡每随风飞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经幡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经幡在甘南,车子被牦牛或者羊群挡住去路是常见的事,不必担心,这些高原精灵以一副“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气势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旁边的牧民挥了几下鞭子,司机师傅轻按了下喇叭,它们才缓慢离去,一幅悠然自得的模样~
牦牛羊群这里的放牧人大都骑着摩托车,手里拿着一根长鞭,牛羊吃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这些在他们看来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在来自千里之外的游客眼中,却是难得的“逍遥自在”,随着藏式房屋和藏民渐渐增多,藏区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在屋外活动的藏民大都穿着藏袍,他们的服饰是少数民族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服饰,里边是贴身衣物,外边是宽大的只有一只袖的袍子,腰间系有腰带,右臂袒露在外,这种着装取决于他们所生活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即需要在高寒之地做好保暖工作、又要方便平时劳作时的穿脱,如果热的话,就可以直接取下袖子,系在腰间。这种伟大的发明,让我对藏族人的先民肃然起敬。
藏袍
在夏河城西1公里处,是赫赫有名的拉卜楞寺,它建于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藏学院,至今保存着藏传佛教的教学体系,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沿着寺庙的长廊转经,是朝圣的仪式,所有的转经筒都转动一次,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可见寺庙规模的宏大。这里虔诚转经的藏民陆续不断,左手握着佛珠,右手拨动转经筒,每转一圈,都是一次功德的修积。看到这样的情景,自己的内心也没那么浮躁了。
拉卜楞寺转经长廊喇嘛再往南去,就是被称为“东方小瑞士”的郎木寺,它位于郎木寺镇,横穿四川、甘肃两省。镇子中有条名叫“白龙江”的小河穿流而过,北边是甘肃的“郎木赛赤寺”,南边是“郞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都是藏传格鲁派寺庙。这边的寺庙不像拉卜楞寺那样宏伟壮观,更多的是安静与秀气,在幽静的山谷中,伴着周围的绿草如茵和流水潺潺,喇嘛们在这潜心修佛。
郎木寺郎木寺郎木寺的河离开郎木寺,沿着杰日普河前行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石头城——扎尕那,在甘南旅游逐渐升温的今天,扎尕那还是比较小众的一个目的地。高耸的奇峰怪石半包裹着错落有致的村庄,溪水从山谷中缓缓流出,草甸上零星的小花点缀其间,马儿悠闲地吃草,郁郁葱葱的冷杉树布满山坡和峡谷,偶尔还有从树林中跑出的小动物一闪而过,这样的景致,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形容它了。
草甸上的马儿扎尕那扎尕那领略了寺庙和山川,一定不要忘了甘南的湿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若尔盖大草原的花湖湿地,在G国道旁,湿地景观一直延伸到天际,它比草原娇柔,比湖泊绚丽,在水与草的交融中释放着它的天性。天晴的时候,就有大把的风景争先恐后挤进你的视线,云比城市中的浓厚,天空比内地更透亮。在这里尽情拍照,绝对是到甘南必须做的事情之一!
花湖花湖若尔盖草原总之,甘南就像是人与自然共同构筑的一个梦境,去过之后,便看清了世间所有,在五彩经幡下祈求上天保佑,在金顶寺庙中吟唱六字真言,在原始的石头城呼吸新鲜空气,在苍茫的若尔盖一览蓝、白、绿相互交织的画面。这些只是偌大的甘南零星的一部分,我想,我会再去一次甘南,在而立之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