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与拉卜楞寺有着同一的宗教文化思想,同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但两座寺庙虽地理位置接近,但建筑艺术风格却各有差异。我自年先去过拉卜楞寺,年又考察塔尔寺,两寺同属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6大寺院之内,同属一派,并且属于格鲁派核心寺院,其地理位置很近,均属藏区边缘与内地连接地带。对于这两座寺院做一比较,望以后的看客不论是游玩还是考察,都能有所帮助收获。
塔尔寺大金瓦殿
拉卜楞寺全景
拉卜楞寺内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莲花山坳中的塔尔寺,始建于公元年,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而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年),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藏学府”。对于藏传佛教寺院的了解,塔尔寺虽小但声望很高,拉卜楞寺占地较大但藏味更浓。
磕长头(塔尔寺)
磕长头(塔尔寺)
磕长头(塔尔寺)拉卜楞寺中喇嘛拉卜楞寺中喇嘛
拉卜楞寺中喇嘛
藏族寺院选址一般就地取材,靠水临壑,选择山坡或依山盆地而建。遵循万物有灵的思想,敬畏生命自然。塔尔寺和拉卜楞寺虽然选址地理环境不一样,但都属散点式布局风格,重要建筑建于高处,依此向外扩散,形成寺院的视觉、心理中心。
塔尔寺建筑
塔尔寺建筑
塔尔寺建筑
但塔尔寺由于所处狭窄而弯曲的山沟并有高坡,没有拉卜楞寺那样的平坦开阔之地,因此,寺院的建筑整体气势不具恢弘之气,布局紧凑,形体各异,以点连点。而正因为塔尔寺地理位置的曲折,只能顺着人的移动才能体会多角度的美,这种自然形式的布局方式所带来自然的视觉流动感,从性格上比拉卜楞寺更靠近汉族的审美:追求节奏和韵律、迂回转折之美,有移步换景之妙趣,而拉卜楞寺更像是平铺直叙的开阔式风格,这是两种不同的美。
拉卜楞寺建筑
拉卜楞寺建筑
拉卜楞寺建筑
塔尔寺、拉卜楞寺所处的地理位置较近,并同属藏区边缘地带、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茶马互市地带、文化思想交融地带,但相比拉卜楞寺,塔尔寺建筑风格总体上汉化程度较高:塔尔寺早期的建筑如宗喀巴纪念塔殿、弥勒佛殿、大召殿、喜金刚殿、经堂等,这时期的建筑风格多采用汉式营造法式的宫殿式建筑艺术,完全是明制汉匠手法。
塔尔寺
塔尔寺如来八塔之一
如塔尔寺的活佛府邸采用了汉地“四合院”的布局,只不过不是汉宅坐北朝南的模式,而是背山面壑的自由布局。这些对外族优秀艺术的吸取最终形成了优美轻盈姿态、装饰细腻而富丽堂皇的建筑“身姿”,成为汉藏艺术的典范。除建筑风格外,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可谓名气颇大,堆绣、壁画和酥油花。其中堆绣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工艺,现在立体堆绣手法已经失传。
塔尔寺酥油花
塔尔寺
塔尔寺
拉卜楞寺的建筑风格虽有藏式和藏汉混合式,但它的建筑风格主体还是属于藏式,可以说拉卜楞寺是离内地最近的藏式建筑风格的代表寺院。建筑可分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其中最大特点是“外不见木,内不见石”。正是拉卜楞寺的宗教建筑大部分由石质材料构成,加上建筑高度强,显得体量非常大、厚重感强,从而神圣宗教气息浓厚。可以说,塔尔寺的建筑艺术融入更多的汉地风格,而拉卜楞寺保留了更多的藏族高原艺术特色。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酥油花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