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或格鲁巴派(藏语:,藏语拼音:Gelug或Gelug-pa),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是由14世纪西藏高僧宗喀巴·洛桑札巴在噶当派(为印度僧人阿底峡传承)的基础之上创立的,故而也被称为“噶丹派”。格鲁,意为“善规”,主张中观应成。又因其僧众头戴黄色帽子,所以汉地多称其为“黄教”。
起源
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Tsong-kha-pa,公元-年),原名洛桑札巴贝。生于青海西宁附近塔尔寺地方。七岁时在当地夏琼寺出家跟随噶当派大喇嘛顿珠仁钦修行。16岁时远赴卫藏地区游学(安多地区藏族僧人想进一步深造,例赴卫藏游学)。在他29岁受比丘戒之前,均以学习若干显宗论书为主,偶尔也会接触一下密法和医方明、声明的学科。这也为他以后整顿教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年受比丘戒之后,宗喀巴开始专注于密法的研习,并且逐步为他之前显论所积累的问题一一解答。直到年-年的时间段里,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并且正对西藏大小乘、显密宗戒律大理宣讲。最终于年在阐化王和下属几位重要官员的资助下,他在拉萨大昭寺举行了第一次传昭大法会(默朗钦摩)。法会之后宗喀巴又在一众施主的资助下于拉萨东北40余公里的旺古尔山兴建了格鲁派的祖庭“甘丹寺”。自此格鲁派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在宗喀巴建甘丹寺7年后,他的弟子扎西贝丹(公元年-年),于年在拉萨西郊创建哲蚌寺(直译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简称哲蚌寺。)9年后,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释迦耶希(公元元年-年,明宣德九年封为大慈法王,又称大慈法王),于年以他从内地带回的资财为主在拉萨北郊创建了色拉萨。(直译为色拉大乘洲,简称色拉萨。)之后整个格鲁派都以“三大寺”作为核心传播。到了年,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根敦朱(公元年-年,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在后藏日喀则附近建立了扎什伦布寺,自此拉萨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西藏四大寺,并开始广泛传播。
图中唐卡为19世纪末创作的《师徒三尊》唐卡,收藏于美国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画面上首圣界部分依次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头明王、释迦摩尼、金刚总持、药师佛、金刚手菩萨,中间主尊为上师尊者宗喀巴。两侧分别为阎摩敌和财宝天王,其下首位弟子嘉措·达玛仁钦(即贾曹杰,第二任甘丹寺赤巴,宗喀巴第一大弟子)以及克珠杰(克珠杰·格勒巴桑,第一世班禅大师)。最下面的护法依次从左到右分别DorjeTa’og、吉祥天母、多吉雄登、KarmasharChatriChenchig。)
传承
在格鲁派各大主寺建立以后,格鲁派形成了黄教主属寺的密切关系,格鲁派师徒因为恪守戒律的关系十分重视回报师恩。喀巴去世之后,甘丹寺由其弟子达玛仁钦(公元年-年,通称贾曹杰。)继承了他的职位,这就是第二任甘丹赤巴(甘丹赤巴的每一任继任者,都遵从宗喀巴大师所立规则选黄教中佛教学问最好的僧人担任赤巴,以保持其独特的地位。)。他与札什伦布寺的创立者根敦朱巴以及宗喀巴一起被称为师徒三尊。
格鲁派作为西藏佛教学派中最后一个形成的法脉,在公元15世纪才堪堪兴起。但却以后来者居上的事态迅速取代了其他各教派在西藏的重要地位,成为当之无愧后弘期封建西藏唯一的主角,在西藏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当之无愧的重要地位。格鲁的教法因为出现的时间晚,也让他有了吸取众家之长的特点,诸如噶当的戒律以及十六明点、萨迦的十三金法、噶举的大手印、宁玛的密修马头明王、夏鲁的时轮金刚法、觉囊的断法教授等等都融入其中。
图中唐卡为19世纪末创作的《一世班禅》唐卡,收藏于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唐卡中主尊班禅以无僧帽像出现。上首云端的是其上师宗喀巴。右侧蓝色身为大威德金刚,下面的六臂玛哈嘎拉以及他的抄经的形象。
转世系统
16世纪中叶,格鲁派学习噶举派转世的制度,同样开始对重要活佛的转世。一直到清代格鲁派形成了四大重要的活佛体系即:达赖喇嘛转世系统、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系统、章嘉呼图克图转世系统。
图中唐卡为故宫馆藏的达赖源流组画之一。唐卡中上首为宗喀巴大师、绿度母。主尊中央为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边侧为其修建的扎什伦布寺。下首则是金刚手菩萨。
经学制度
格鲁派的僧众注重出家众系统的学经制度。以先显后密,循序渐进的方式落实经典。所有僧人所研习的经纶、考核、升迁都形成一套体系。学僧必须以显宗五部大论(《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为基础。而后开始进行格西学位筛选。在成就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系统第一格西学位后,便会被推举为举堆札仓或举麦札仓研习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珈部),经过层层学习和选拔后,会有僧众等级的递增,直到升任为甘丹赤巴。
格鲁派的学位称作“格西”意为“善知识”,等同于汉传佛教的“和尚”。简单理解可以视作佛学博士。格西学位传统上只授予在显宗学院完成一定成就的学经僧人,但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授予修习密宗的僧人。然而在格鲁派各寺院中对于格西的等级设置并不统一,学位的名称也未必相同。所以常规上我们都会把拉萨三大寺的格西学位视作权威。我们同样就以三大寺的格西学位为例加以阐述:
一等格西为拉然巴,意为拉萨地区博学之人,是格西中最高成就的学位。
二等格西为措然巴,意为全寺中最为博学之人,较之拉然巴次一级。但也十分不容易获得,在清代都需要经过寺院层层选拔后经过噶夏政府获准方可得此学位。
三等格西为林赛,意为寺中选拔出有一定才能之人。
四等格西为多然巴,意为大殿门前经过数轮辩论问难获得的格西学位。这类格西与林赛一般无需经过噶夏政府的认可,可以由寺院决定。
传昭大法会又称为大祈愿法会,又或称为传大召,是藏传佛教界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从藏历元月初三起,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法会,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年首先在拉萨为纪念释迦牟尼神变降服妖魔而创设的祈愿法会。起初是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众僧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诵经祈祷,讲经辩经,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让巴格西学位(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法会期间,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灯供佛,发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二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才结束。
大寺介绍
藏地格鲁派寺院数量颇多,不论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北京以及内外蒙古多地均有分布。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以下寺庙:
格鲁派六大寺:甘丹寺(母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西宁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
其他被格鲁所属的名寺还有:大昭寺(尽管大昭寺为各大教派共尊的祖庭,但经过后期格鲁派领袖的努力,现在寺院所属僧众还是以格鲁教法为主)
热振寺(在噶当派归并入格鲁之后,其祖庭便开始划入格鲁的法乘之中。)
夏琼寺(为青海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是宗喀巴大师初闻佛法之地。)
西黄寺(始建于顺治九年,为清时迎接藏地高僧来京参拜居所)
雍和宫(初为乾隆潜邸,年被乾隆改为藏传寺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