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西接阿里、北靠那曲、东邻拉萨与山南,外与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7世纪初,唐朝建立起强大的政权,松赞干布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日喀则原称年麦,8世纪时藏王赤松德赞请印度高僧进藏建桑耶寺,路经日喀则,在此修行讲经,并预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年麦。因日喀则所处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故有后藏之称,人们也习惯于把日喀则称为后藏。
日喀则的主要景点有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等。其中,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年间,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远远的公路上就能看见扎什伦布寺的金顶闪耀。
雪域高原的人们大多能歌善舞,日喀则的民间歌舞主要有四种:一是“果谐”,流传在日喀则城乡周围;二是“踢踏舞”,以歌为主,结合舞蹈;三是“大鼓舞”,边敲边唱边舞;四是“藏戏”,日喀则的藏戏是西藏四大藏戏流派之一的江嘎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雪山的白、青山的绿、草甸的黄、狼毒花的红,在彩色的线条中,不但能感受到这片生态地的壮美,也能感受到它的脆弱,希望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好好爱护这片净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75.html